炙热的太阳逐渐变得暗淡,向着西方滑落。
残阳如血,一如此刻的平原。
“到时间了!”
杨再兴将手中水囊往地上一丢,整个人站起身,就要下令全线出击。
这时一名士兵来报。
“将军,我们抓到了一名细作,他说要见你一面。”
杨再兴正准备翻身上马,闻言不由停下了手中动作。
“带上来!”
片刻后,一个中年文士被几名士兵架着来的他面前。
杨再兴一脸审视的看着对方,沉声道:“你是何人?”
心中却有些疑惑,两军开战的消息早已传出去,这读书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中年文士微微一笑,道:“在下贾诩,并非细作,而是大汉忠良。”
这人正是刚刚脱离董卓的贾诩。
“哦?”
饶是杨再兴沉默寡言,也被这话勾起了兴趣,追问道:“你如何证明?”说完挥了挥手,示意麾下将他放开。
他不认为这个看起来瘦瘦的文人能威胁到自己的安危,而且对方临危不乱,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贾诩在身上一阵摸索,随后取出一块令牌。
“在下是锦衣卫的人。”
杨再兴接过一看,果然是锦衣卫密探的令牌。皇帝手中有一个秘密情报组织,这一点他早已知晓。
“既然是锦衣卫的人,来此作甚?”
“特来向将军报信,此乃锦衣卫之职责所在。”
“说。”
“董卓虽然主力尽出,但身边仍有上万护卫,将军如果莽撞行事,恐怕杀不了他。”
贾诩此行正是来送投名状的,但他心里很清楚,要想迅速获得天子的重视,首先得立下一份大功。
杨再兴看了眼天色,知道已经是出战的时机,于是催促道:“你有何想法,速速道来。”
“董卓西南方部署最弱,将军不妨从此处进攻。”
“当真?”
“如果不是,将军可斩在下。”
“好。”
杨再兴看向左右。
“留几个人看着他,如果我回不来,留杀了他!”
“全军听令,出击!”
随后,杨再兴率领本部兵马一路向着西南方向杀去。
“主公,大事不好了,我军西南方发现敌军骑兵。”
“什么!”
董卓大惊失色,因为西南方正是函谷关的方向,因为靠近函谷关的缘故,他在那个方向几乎没有设防。
杨再兴推进的速度极快,西南方向的喊杀声已经传入董卓耳中,犹如阎王爷的索命钟声。董卓甚至已经能看到,半空中飘扬的“杨”字旗。
“挡住他们,后退者斩!”
董卓怒吼着,却无法阻止溃败的阵型。
恍惚间,他好像看到了那位身着红甲的将军,对方那双眼睛也在盯着他的车辇。
“拦住他!”
董卓一边下令,自己却抢过一旁士兵的战马匆匆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