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浑身干劲,一方面是雇工那边越来越壮大,手中工具不断换成精钢所制,各类资源不断增长。
一方面不管是修水利还是套种,都能让麾下地盘大大增加,而且增长率会远远超出大唐其他地区,这实在太令人感到充实。
李承乾之后没有别的吩咐。
魏征一拱手匆忙而去,他赶紧要召集佃户研究套种技术去。
接着,李承乾又召集侯君集过来。
李承乾对于侯君集没说别的。
就三句话。
不要怕粮食不够吃。
出兵,剿匪!
谁敢在黔州占山为王,就打谁,哪个厉害打哪个!
侯君集大吼一声,这才叫痛快!
带着早已忍得全身发痒的三百长枪兵,在谢村村民的指引下,浩浩荡荡的杀向谢村附近的山林。
李承乾之所以松开对侯君集的管制,是因为有了土豆之后,就不用再担心粮食不够吃。
那么就要以武力去平定这个黔州!
是时候该掌握黔州了。
当然,这个掌握并不是名义上的掌握,在名义上,黔州依旧是归属谢元深管辖,是大唐的地盘。
李承乾要的是实控。
就像是李承乾占据谢村,只需要给朝廷缴纳赋税,朝廷就不怎么会管他们。
哪个地主当家,朝廷并不关心,只要他们的钱粮不缺就行。
那些占山为王的盗匪们,朝廷本来就拿他们没办法,李承乾去收掉他们,朝廷只会更没办法。
唯一的顾虑便是谢元深,这个掌管数千大唐官兵的黔中都督。
如果谢元深这个时候选择不合作,毕竟李承乾是在蚕食谢元深的地盘,那么他李承乾多少有一点麻烦。
是应该好好收服这个谢元深。
如果他不从,那就干掉他!
……
魏征带着修水利和套种的事项回到谢村,谢村的佃户们极其拥护李承乾的这两件事。
修水利就不用说了,不管是什么朝代,也不管是什么地方,甚至不管你花了多少钱,只要你能把当地的水利修好,就算累死上几个人,这都算是你的政绩。
如果死的人少一些,花的钱少一些,那就是能够在当地县志上狠狠记上一笔大功劳,甚至会被人立碑纪念。
李承乾用水泥修管道,用精钢工具进行修建,还有水车这一灌溉的大杀器,可以说这个水利工程费力气小,收益却极大,无论放什么时候都是起步立碑级的大功!
甚至为之建个小庙也说不定。
这叫佃户们怎能不拥戴李承乾?个个摩拳擦掌就想开工。
至于套种技术,有经验的老农们一听就知道这事靠谱,激动的三天三夜不睡觉,跟魏征探讨应该怎么套种最为有利。
他们根据自己往常耕种的经验,初步确定了种植的密度,或许还需要调整几次才能找到最佳套种之法,但只要思路对了,多实践几次自然就能得出最好结果。
对种土豆这种陌生农作物来说,佃户们自然也不相信十五石的说法,太过离谱,哪怕是李东家说的,佃户们也只能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