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殿。
天子刘弗陵想到从椒房殿传来的消息,看着跪坐在一旁的大将军霍光,脸色并不算好。
心中有担心,也有对自己这个天子只是摆设,连后宫事情都不能做主的不甘。
“大将军,最近朕又收到不少的弹劾,说你有不臣之心。朕自然知道大将军的忠心,只是你也要注意一点儿,要不然的话,朕也没有办法堵住悠悠之口!”
听到天子刘弗陵这话,大将军霍光一下子就把手中的茶盏重重的放在案几上。
“陛下何出此言?是谁又在陛下面前进谗言了,陛下告诉老臣,先帝把陛下托付给老臣,老臣就算听着名声不要,也不能让人带坏陛下了。”
霍光这个态度一摆出,顿时整个宣室殿里面,气氛就是一凝。
毕竟大家都明白,天子刘弗陵手中并无实权,之所以还能安安稳稳的坐在皇位上,主要是霍光也要名声。
霍光要名声,不想得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声,所以尽管喜欢权力,也并没有要谋反的想法,最多也就是想着,要下一任天子有霍家血脉。
因为这个原因,天子刘弗陵也是在用名声的事情,以提醒为名敲打霍光。
现在霍光却说出拼着名声不要这些话,都不能让人带坏天子,就让事情有点儿不好收场了。
无论这话是真是假,至少霍光这个态度摆出来了,表示这一次并不会因为名声的原因退缩。
霍光不愿意退缩,就只能天子退一步了。
但是天子手上本来就没有多少权利,要是在态度上还不能强硬一点,一对上霍光就只能退缩,又何时才能成为真正一言九鼎的天子?
当然,终究是宣室殿天子面前,肯定不会缺有眼色之人,很快原本一直侍立在一旁,内侍打扮的老者就开口了。
“大将军怎么说起这话了?你对朝廷的忠心谁不知道?要不然先帝临终的时候,也不会把陛下托付给大将军了。
我记得当初冠军侯把大将军带到先帝面前的时候,大将军才十来岁吧!先帝一见大将军,就喜欢的不得了。
当初你表兄公孙敬声巫蛊咒先帝,连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还有卫青将军之子卫伉都被处置了,先帝都对你一如往昔。
后面先太子起兵造反,多少与先太子有接触的人家都被抄家灭族,那个时候也不是没有人想把大将军牵扯进去,先帝不也是相信大将军?”
这个内侍是先帝身边的老人了,对于大将军霍光的那些事情是清清楚楚。
看到宣室殿内气氛不好,又知道天子不好退一步,便提起曾经的往事来,想让霍光先退一步。
这个做法也确实有效果,听到这些话,原本脸色十分严肃的大将军霍光,脸色也不由得和缓不少。
大将军霍光的出身,其实并不算高,只是一小吏之子。
只不过这个小吏运气好,在一次去平阳公主府办差的时候,和卫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少儿,春风一度生下一子霍去病。
等到卫氏外戚飞黄腾达以后,已经是冠军侯的霍去病又认了霍光这个异母弟弟,不但把人带到长安,还用荫封的资格让他入朝为官。
又因为霍去病英年早逝,并且也没有后人存活于世,十分疼爱霍去病的先帝爱屋及乌,霍光的官职也就越做越大。
仔细说起来,霍光能够走到如今这个地位,靠得就是异母兄长冠军侯霍去病的提携,以及先帝的信任。
没有冠军侯霍去病的提携,一个小吏之子连出现在皇帝面前的资格都没有,又何来展现才华被重用?
可是有才华的人不会少,怀才不遇的人同样也不少,霍光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先帝的信任和重用也很重要。
尤其是因为卫太子的事情,不但卫氏外戚全部被诛,就连卫皇后所出的公主都全部被杀。
在这种情况下,先帝却并没有把霍光这个和卫氏外戚联系很紧密的人一起处置了,而是选择相信霍光并没有牵扯到卫氏的这些事情里面。
士为知己者死,面对先帝的这份信任,霍光心里面也不是丝毫不感动。
而且霍光并不是一个坏人,只能说是权利心太重。
现在听到这些往事了,又想起先帝临终前的那些嘱咐,对上天子刘弗陵,霍光也就没有那么不服气了。
不过他还是叹了一口气,“先帝的知遇之恩,我自然不能忘,也正是因此,想到先帝临终所托,才对陛下严厉一点,没想到陛下心里面倒是不乐意了!”
听出霍光语气的缓和,内侍便又继续说道:“大将军说这话就是赌气了!陛下不是一直都对大将军信任有加?当初上官父子为了政权,在陛下面前诬告大将军有不臣之心,陛下还下令如果有人上书毁谤大将军,必将追究到底。”
内侍这些话也是实话,别看天子刘弗陵和大将军霍光现在的矛盾重重,当初也不是没有过关系好的时候。
其实在几个辅政大臣争权夺利的时候,霍光能够一个人压过其他几个人的联合,也离不开天子刘弗陵的支持。
正是因为天子明确表态支持霍光,其他几人才只能铤而走险转而知识燕王造反,最后因为大义在霍光这一边,反而造反失败被杀。
同样也造成了霍光开始一人独大,连一个相抗衡的人都没有,天子变成一个摆设的局面。
那个时候的天子,也不能说是选择错了,一个空有地位的小孩子,双方人马都不可能是真正信服,只是想携天子以令诸侯。
天子选择支持霍光,同样也是两害相较取其轻,比起另外一方人马来说,选择支持霍光更合适。
要说天子也确实没有选择错,尽管一开始霍光的态度是一幅没有商量余地的样子。
现在被这些话,勾起曾经君臣相得的情谊来,倒是真的决定退一步了。
天子毕竟是天子,一直不让天子身边有其他妃嫔,确实也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