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铎在青州府折戟的时候,攻下了兖州的多尔衮,向东进攻泗水县和邹县的时候,也同时碰壁。
几年间,陈柯虽然没有大规模地向外扩张,但蚕食的动作却也没停。
在清军再一次入关,进犯山东的时候,济南府东部九州县已全部在陈柯的控制之中。
兖州府则更加夸张,已经有一半的区域成为了陈柯的势力范围,若不是兖州是府城,蚕食下来反响太大,陈柯甚至会直接拿下兖州城。
除此之外,南直隶淮安府的赣榆县也被陈柯控制,等于是将防御纵深扩大了数十公里,避免青州府在第一时间被战火波及……
在泗水县和邹县,多尔衮率领的清军,也遭遇了炎军守备团的阻击。
如今的守备团也不再是此前的训练团、新兵团,而是正规军编制。
这些升级为正规军的守备团,主要任务就是驻守边界地区的州县城池,防备敌人长驱直入。
至于敌人是朝廷官军,还是清军,就看谁来进攻了!
这些守备团,步兵装备与野战部队无异,差别就是炮兵部队和辎重部队。
作为专门的守备部队,守备团不需要太多的辎重部队来运输后勤物资。
同时,守备部队的火炮基本是固定炮台,不需要精贵的野战炮,传统的重型红夷大炮和佛朗机炮就行。
炎军控制下的济南府、兖州府各州县城池,在炎军接管之后都进行了改造。
城墙倒是没有刻意加高,只是增加了凸出的棱堡。
此外,土坯城墙在外面包了一层砖,然后涂抹上了水泥。
至于原本就是砖头砌成的城墙,则在外面直接加了一层水泥,增加进攻方的难度。
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就动用了红夷大炮来协助攻城。
本来多尔衮以为可以轻松轰塌泗水县和邹县的城墙,结果炮弹打在水泥墙面上,只是留下了一些白色的点痕,并没有像以往遇到的城池那样,直接被轰塌。
两座县城同时进攻受阻,这让多尔衮开始重新审视陈柯这个对手。
只是这个时候,却传来了自己亲弟弟战败的消息。
得知多铎可能被东海郡王的兵马俘获之后,多尔衮也有些急了。
立刻将这一路抓到的大明王爷集中到一起,然后派人与东海郡王交涉,要求交换俘虏。
本来陈柯那边只知道抓到一个大鱼,但因为多铎嘴硬,还不知道多铎的真实身份,还以为只是一个梅勒额真……
多尔衮的主动和谈,却让多铎的身份彻底暴露。
得知二纵抓到的居然是多铎后,陈柯大喜,立刻下令将关押在青州大营的多铎送到自己坐镇的莱州。
在莱州,陈柯直接下令将多铎处死。
对于这个在清军入关过程中,屠杀汉人百姓最多的清军将领,陈柯自然不能留他。
陈柯甚至感觉枪毙都太便宜他了,千刀万剐的凌迟,陈柯又感觉太血腥了一些,最终陈柯选择对多铎实施车裂之刑。
五马分尸,也是极刑了,勉强也能告慰另一个时空无辜惨死的汉人百姓了……
至于多尔衮手中的那些大明王爷,陈柯根本不在乎!
车裂了多铎之后,陈柯还释放了一个清军俘虏,让其带着多铎的一段尸体给多尔衮,同时带去的还有陈柯的警告——
“尔等若是再屠戮汉人百姓,将来必灭女真全族!”
“你多尔衮也别想着报仇着,赶紧赶回沈阳,免得多铎的镶白旗落入他人之手。”
看着兄弟的尸首,暴怒之下的多尔衮,下令斩杀了手中的所有俘获的大明王爷和官员,同时下令屠灭兖州城。
至于陈柯的警告,多尔衮根本没放在心上。
灭女真全族?
他陈柯以为自己是谁?
在兖州屠城之后,多尔衮没有继续东进,给多铎报仇,而是开始率军回撤。
陈柯说的没错,多铎死了,现在最关键的不是报仇,而是回去抢夺镶白旗的权力!
他多尔衮能够位高权重,地位仅次于皇太极,靠的就是他和多铎兄弟俩掌控着两个旗。
如果镶白旗被皇太极抢去,那自己就会沦落到跟其他旗主一样的地位!
多尔衮回撤的同时,在济南府东北部的蒲台县和青城县进攻受阻的阿巴泰,也得知了多铎兵败的消息,不敢耗费太多的兵力,开始回撤。
折损了多铎,以及数千兵马,回去之后肯定会被责罚。
为了将功赎罪,多尔衮和阿巴泰下令在北直隶境内抢掠更多的财物和人口。
抢掠得太多,队伍绵延将近四十里,开始缓缓回撤。
多尔衮则带着亲兵先行一步,赶回沈阳抢夺镶白旗的兵权……
作为穿越者,陈柯自然知道清军这次入关会抢劫很多物资和人口,行军队伍很慢,所以陈柯直接下令骑兵出动。
四个骑兵团的五千多骑兵,在骑兵参将童大鹏的率领下,展开追击袭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