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了滨田城,炎军就有了进攻石见银山的绝佳跳板。
很快,炎军第一纵队第1师的另外两个团和炮兵营,也被运抵了滨田城。
留下一个步兵团守城,第1师主力直接沿着官道,向着石见银山开进。
石见银山的幕府军,已经接到了松平康应的示警,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作为倭国最大的产银地,石见银山自然是一个风暴漩涡。
在倭国的战国时代,各方大名为了争夺银矿,经常爆发激烈厮杀。
时间久了,石见银山周边就出现了大量防御堡垒,而如今这些防御堡垒,都是幕府军驻扎着。
幕府的倭军对于这些防御堡垒相当有信心。
这些堡垒都是在一次次战斗中积累下来的,那些想要图谋银矿的势力,哪一个不是在这些防御堡垒前碰的头破血流?
如今跨海远征的大明,又怎么可能例外!
但很快,例外就出现了!
在炎军6斤野战炮和10斤野战炮的轰击下,倭军据守的一处处堡垒被直接轰开了缺口。
随即,端着燧发枪的炎军就直接从豁口处冲了进来,根本没有倭军预料中的攀爬攻城场面。
与倭军照面后,先是放枪,随后便端着刺刀开始捅刺……
经过七八天的战斗,石见银山周围的四五千守军,就被炎军一纵一师消灭大半。
残存的倭军,直接被杀破了胆,逃往京都和江户方向……
与此同时,在对马岛海域,也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海战。
对马岛失守的消息传到了江户,江户的大将军府立刻诏令各地大名,抽调水师前往拦阻明军。
倭国各地大名抽调了三百多艘各型战船,在周防滩完成集结,随即穿过下关水道,进入了对马海峡。
统领水师的毛利家族,没有选择北上石见国,而是直接进攻对马岛,准备切断明军在对马岛的中转站。
只是,陈柯预判了倭军的预判,直接将水师主力部署在了对马岛。
企图突袭的倭国水师,直接撞上了华夏水师主力。
倭国水师还是传统的作战样式,还是跳帮作战为主。
这样的作战方式在炮战为主的华夏水师面前,直接连施展的机会都没有!
华夏水师的巡航舰直接拉开距离,用火炮连续轰击着倭军战船。
就连那些草撇船、大鸟船和广船,它们也因为航速较快,倭国水师向贴近了跳帮都追不上,而后被这些战船上的3斤加农炮、红夷大炮和佛朗机炮一顿招呼……
这场海战从辰时厮杀到了申时,战斗范围从对马岛最终延伸到了下关水道附近。
倭国水师的三百四十余艘战船,被摧毁、焚毁两百四十余艘,被俘获八十余艘,只有十几艘逃了回去。
参战的一万五千多名倭军,被击毙和溺毙的超过了一万两千人,被俘两千余人,逃跑的不过数百人……
海战的胜利,惊动了江户的大将军府,惊动了各地大名,也惊动了京都的倭国皇室。
倭国天皇听到石见银山失守和本国水师惨败的消息,不仅没有惊恐,反而有些兴奋。
他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帮助夺权的靠山!
倭国天皇立刻派人前往了滨田城,秘密与大明天军联络……
陈柯接到消息,当即派出一团人马前往了舞鹤湾,在舞鹤湾登陆。
舞鹤湾在后世虽然是倭国的五大军港之一,但这个时代还没有得到开发,还是比较原始的状态,在此登陆不容易被发现。
加上此处是京都地区的辖区,在此登陆后可以直接与京都的倭国皇室接洽。
亲自来到了舞鹤的一纵统领张佑才,与倭国皇子签订了密约。
密约中规定,陈柯出兵消灭德川家族,帮助倭国皇室掌权,同时会出兵帮助倭国皇室消灭其他不服从的大名。
作为回报,对马岛、佐渡岛、佐世保湾、舞鹤湾、房总半岛赠送给华夏民族,且无论华夏地区政权更替,万世延续有效;
石见银山租借给华夏99年;
华夏商户可以进入倭国各地经商,各地大名不得阻拦,如有遇害,华夏官府可直接展开调查、缉拿和审判;
倭国不得拥有水师,海上防御由华夏水师代劳;
虾夷地的福山城赠送给华夏,移民的倭国民众全部撤离福山城和虾夷地,且今后倭国不得踏足虾夷地!
舞鹤密约,在后世被野史学家戏称为“倭国亡国五条”。
而在正史上,舞鹤密约则被视为是东瀛行省和扶桑行省诞生的起点……
签署密约之后,陈柯便开始行动。
陈柯先派兵前往了佐渡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