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
紫禁城。
崇祯正在御书房看着奏折。
一沓沓奏折尽是坏消息,让崇祯烦躁得顺手甩了出去。
一旁伺候的王承恩开口道:“陛下,昨夜天降瑞雪,宫城内雪景正佳,您批阅奏折已经许久,要不到外面赏赏雪散散心?”
崇祯叹了一口气:“国事艰难,哪有这份闲心,把奏折捡上来吧……”
“报——禀报陛下,天津卫监军太监高文达有要事求见。”
就在这时,门口值守太监进来汇报道。
天津卫本来是没有监军太监的,但此前陈柯大闹紫禁城的时候,在天津卫驻过军,这样朝廷很是忌惮,增加了天津卫的防卫兵力。
防卫兵力多了,崇祯又不放心,就增设了监军太监,避免军队自重。
崇祯心头一抖,难道陈柯从海上打过来了?
“快宣!”
片刻之后,高文达就进入了御书房,手中捧着一个锦盒。
一番跪拜之后便开口道:“回禀陛下,陈柯报捷,今年十月,陈柯率兵南征,击败占领台湾岛的佛朗机人和红毛番人,歼敌三千有余,成功光复台湾岛全境。”
“陈柯献上了两份投降诏书,以及十件缴获军械和两个首级。”
崇祯和王承恩都愣住了。
这是什么情况?
陈柯打了胜战,还来报捷?
难道他陈柯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身份?
王承恩立刻上前,接过锦盒,打开查看了一番,确认安全,才让崇祯靠近过来。
崇祯打开两份投降诏书,一份是陈柯与荷兰人签署的,一份是郑森与西班牙人签署的。
两份上都是汉字和洋文两种文字,有双方的签名,以及签署时间。
虽然没有朝廷的人员在现场,但从陈柯此前报捷的战报来看,这两份投降诏书不会有假!
王承恩又让高文达把陈柯献上的缴获拿进来。
十件缴获,有五把佩剑,两支火绳枪,一块怀表和两套军装制服。
这些明显不同于明军制式的装备和军袍,也让陈柯捷报的可信度进一步增加。
看了投降诏书和缴获军械,崇祯开始查看陈柯的书信。
陈柯的书信有三份,还标准了打开顺序。
崇祯打开第一份,这是一份介绍战斗过程的书信。
书信中详细介绍了陈柯收复台湾岛的经过,还说明了为何歼敌三千多只上献了两个首级,是因为南方湿热,首级难以保存,只能挑了两个敌酋首级保存……
第二封书信,拆开之后,却是两张写满娟秀字体的信纸。
居然是懿安皇后所书!
懿安皇后在信中写到,乐安伯待自己很好,之所以扣着自己不放,是担心朝廷对他动兵……
书信后半段,都是懿安皇后在劝说崇祯,让崇祯以辽东外患和中原内患为重,不要为了自己在山东兴兵,导致大明陷入四面征战的境地……
看了懿安皇后的书信,崇祯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他比懿安皇后更清楚大明的处境,他自然不想在山东开战。
当然,他也没有可以围剿登州军的兵马可用!
现在懿安皇后主动提出留在登州当人质,以求和平,这对于崇祯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就是皇家颜面上有些说不过去……
要不等将来有能力平定登州军了,到时候直接让史官写上懿安皇后早已病亡……
崇祯打开了第三封信。
果如崇祯预料的一样,陈柯开始提条件了。
陈柯公开向崇祯索要爵位。
侯爵直接看不上,国公起步,最好郡王,亲王更好!
看着陈柯的条件,崇祯却没有发怒。
他陷入了沉思。
陈柯与朝廷闹僵,却没有起兵反叛!
甚至在泉州府击败了福建官军后,也是主动释放俘虏,没有过多为难。
陈柯收复台湾岛后,还主动报捷,这是在给自己送功绩。
光复先帝丢失的故土,这可是足以告慰太庙的功绩!
再加上如今得知,陈柯掳走懿安皇后也是以礼待之,这进一步表明了陈柯没有反叛之心。
难道陈柯是要做韩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