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观早有准备,崇祯刚抛出问题,便立刻回答道:
“陛下,陈柯似乎擅于练兵,可以将现有登州军调往蓟州、宣府、大同一线,再责令陈柯操练新军。”
次辅程国祥也紧接着说道:“陛下,如今登州军势大,陈柯已有不听调令之野心,将登州军各部调往长城一线,既可以强化九边的防务,也能斩断陈柯的野心……”
程国祥的这番话,让崇祯蹙起眉头。
这让崇祯联想到了登州军在年初的忤逆举动!
正月初,清军紧逼济南府,朝廷曾下令登州军西进驰援济南府。
但留守在登莱地区的登州军,却不肯服从调令,甚至登莱巡抚亲自催促,驻守莱州府的登州军上万人马也没有动弹。
若不是后来旅顺堡传来捷报,陈柯也会成为崇祯斩首示众的对象之一。
现在程国祥再次提起此事,让崇祯也再次回想起了正月时对陈柯的不满。
杨嗣昌开口道:“陈柯毕竟收复旅顺堡,斩首数千籍,乃是与建奴作战十余年中未见的大功,如果不赏,怕是会寒了人心。”
程国祥当即反驳道:“不听朝廷调令,没有降罪已是恩典,还要赏赐?”
杨嗣昌却是笑着附和道:“陈柯此战中的举动有些桀骜,需要敲打。”
崇祯看着杨嗣昌的举动,意识到杨嗣昌可能有了对策,当即问道:“杨爱卿可有良策?”
杨嗣昌开口道:“陛下,臣有一策,可安抚人心,亦可敲打陈柯。”
崇祯顿时来了兴趣:“快快道来。”
杨嗣昌:“此次进攻旅顺堡,主要目的是牵制,是次要任务,驰援济南府才是正事!陈柯无法辨清主次,统领数万精兵,日后容易误事。”
“所以微臣也支持将登州军分割,调往九边重镇驻守。”
“按照登州军现有编制,差不多有四万人马,万人为一镇,由一个参将统领。朝廷可将这四名参将晋升为总兵,责令他们带兵前往蓟州、宣府、大同等地任职。”
“如此安排,登州军的将领们定然会铭记陛下恩泽。”
“若是陈柯反对,定然会得罪登州军的将领们,导致他们将帅失和,分崩离析!”
“至于陈柯,他这一次毕竟是收复失地,理应嘉奖,但他已经是正二品的龙虎将军,不宜再晋升,微臣提议——封爵。”
杨嗣昌此言一出,御书房内的崇祯和几个大学士,都陷入了沉默。
对于登州军的分化,杨嗣昌的方案很是不错,可以采纳。
但对于陈柯的褒奖,居然是封爵,这是否太厚重了一些?
百余年间,大明只是给李成梁封了爵,如今的陈柯何德何能?
薛国观当即开口道:“封爵事大,需要从长计议。”
杨嗣昌却是坚持道:“给陈柯封爵,益处有二。”
“其一,可以安抚陈柯,让他乖乖交出兵权,乖乖去给朝廷训练新军。”
“其二,也能刺激登州军的其他武将,刺激他们为朝廷效力,进而去谋求更大的功勋。”
崇祯等人再次陷入了沉思。
杨嗣昌此言的确有些道理。
一下子把登州军的主力和几个主将全部调走,陈柯极有可能不会答应。
给陈柯封爵,算是给陈柯一个安抚,让陈柯乖乖听话。
好一阵,崇祯才再次开口道:“如果登州军不听朝廷调遣,又当如何?”
薛国观当即开口道:“微臣建议,以封爵的名义宣调陈柯入京。”
“陈柯到了京城,兵部再直接给登州军各将行赏和调动。”
“没有了陈柯,登州军群龙无首,届时自然会乖乖服从朝廷调令。”
崇祯点点头,这个法子,很符合他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