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深吸口气,真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李云龙,整个东部战区的人全部都得上。
涉及到国战,任何军人都要做好玉碎的准备。
李云龙在福建对战楚云飞,偶尔放放炮,在没有对抗老美舰队的实力之前,还是没办法拿下金门,进而转攻上老蒋的最后老巢。
李云龙空有一身力气,却没有半点出力打击的办法。
谁让咱们的海军跟不上,弄不了老美的第七舰队。
人家的航母、飞机,让人远望不可及。
等等吧,再等等吧,别人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搞出来。
李云龙的话也给孔捷提了醒,一旦跟苏联老大哥干起来,他的东北防区最先遭受进攻,也是压力最大的地方。
而我们对苏联的情报工作还很低下,对其他各国的工作同样缺少情报。
这有历史问题,也有目前国情问题。苏美联合针对我们,还想把情报做出去?这可不太容易。
就拿苏联方面来说,孔捷所知的就比很多人清楚,因为有丁伟在苏联,还有他在苏联安排的商会。
苏联的总兵力在150万左右,大致分为了200多个师,这里边是分好几等的。
比较精锐的部队都是满员师,满编师目前有41个,其中大部分驻扎在苏联的西部地区,应对北方、南方、驻德、中央这四个集群。
其他的几个满编师,3个在阿富汗地区,一个在蒙古地区。
这是苏联最精锐的部队,可以说只在西部,以及蒙古地区,在东北这边根本没有。
是看不上他孔捷,还是苏联这边有些鞭长莫及?
毕竟东部地区路线遥远,安排大量的兵力会给本来就轻工业匮乏的苏联增加后勤压力。
为了充当门面,大家都会选择架子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勤压力。
什么是架子师?就是那种实际人数少于部队编制的部队。这一点在古代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号称拥兵百万。
譬如当年曹操打赤壁,号称拥兵百万,实际上的真正兵力或许只有一半算数。
一些农夫、仆人也都算到部队里边去,这个数据并不准确。
架子师也是一样的意思,部队不满编,留在战斗时才会补充满兵力。苏联除了满编师外,还有一种属于简编师。
简编师保存七八成兵力,军队的底层军官跟核心干部都在。战斗时随时征兆退役士兵进行简单训练即可投入战斗。
这一类部队属于二流部队,打一打不听话的仆从国家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苏联最后一种属于只有实际编制的一半,只有一部分官员跟部队的架子还在。维持住一个部队的架构,装备比较差,部队的兵源也稀缺。
这种部队打打游击战,搞搞坏事还行,但是打攻坚战,或者拉上来打正面战争,肯定是比较拉跨的。
架子师比第三种还不如,把平日里不用的武器淘汰下来,给一个部队的编制,使用的时候拉起民兵,维持一下治安就行了。
苏联的精锐部队大多在欧洲战场,陈兵东北这边的基本都是架子师这种上不得台面的。
否则被孔捷收拾了快两年,边境线上也没见苏联人站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