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走走停停,约摸五日光景,一行人已经离太邺城不远了。
后面几天下来接连大暴雨,雨势过大,一行人无法前行,他们在一处道观里借住了几天。
道观位于太邺城外二十里地的一处山脚下,此处人烟稀少,但是香火却很旺。
他们被安排在道观的后院,前院是供信徒们上香进贡用。
“我们都来了四天了,这雨也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去。”常慕瑶无聊的望着窗外的雨。
“雨势那么大,再这样下去,百姓才苦了。”李芯儿在边上静静地看书,听常慕瑶说话,她回答道。
“那晋哥哥岂不是又要忙了。”常慕瑶偏头看她。
出来游历一番,两个不谙世事的姑娘,也渐渐能体会人间疾苦了。
终于到了午时,雨势变小了,常慕瑶拉着李芯儿出去走走。
她们两个打伞准备去道观前院,还没走出去只听见有人在祈祷。
“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求求您老人家显显灵,保佑我们穷苦百姓吧,我们已经活不下去了,”说完抬手拭泪。
她抬头看了看两边,周围没人,下着雨想必也没人来进香,所以准备放心大胆的向菩萨倾诉一番。
“奸商当道,贪官辅助,菩萨呀,你要是显灵,一道雷劈死他们吧,”说完又低头啜泣。
正准备从后面出来的她们俩静静地在一边,也不敢惊动她。
“我们回去吧,”李芯儿拉着常慕瑶。
“嘘!”常慕瑶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去年收成不好,到了眼下时节,是最苦的,刚插的秧苗还没长大,大雨倾盆,家里粮食接济不上,饭都吃不饱怎么有力气干活,偏偏这时候,黑心的商家哄抬米价,官府老爷不作为,谁来为百姓做主。”说完拜了三拜,吃力的起身,颤颤巍巍的往外走。
连日的吃不饱,妇人整个看起来脸色蜡黄,如果不是无能为力,谁愿意下着雨来这里向菩萨倾诉,明知菩萨也无能为力,只不过是心中多了份期许。
这样的雨再下下去,山体滑坡不说,庄稼也会受损。
等她出了道观的门走远了些,李芯儿才拉着常慕瑶走了出来,站在门口,望着远去的背影。
她们俩在寺院安心的住着,太子和李慕却没有停下来,他们几人在四处查看。
“小姐,回去吃中饭了。”桔儿的声音传来。
道观住的这几天,虽然吃的都是素食,但相比刚刚那位妇人而言,已是好的太多了。
李芯儿转身,和常慕瑶一起走回了房。
“慕瑶,我们能为她们做点什么。”李芯儿开口问她。
“我们可以施粥,”常慕瑶回答,以前经常听爹爹说,遇到收成不好,或者节气,那些富人都会给穷苦百姓施粥,给自己积福报。
“这是个好办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李芯儿边走边说。
“可是也能解燃眉之急呀,”常慕瑶想,总比看着又不动,心里干着急来的好。
“嗯,等我哥他们回来和他们商量一下,这事儿需要他们帮助才行。”下定决心,李芯儿进了屋,决定哥哥回来和他们好好商量一番。
“二位小姐,你们过来吃点东西吧,”香儿喊她们。
说完给她们端了饭菜过去,今天的菜是酸辣萝卜干,白菜,配着米饭。
这几天的饭食吃的常慕瑶意兴阑珊,在道观里,她们也不能破了规矩吃荤菜。
“吃吧,我们还能变着法儿的吃饱肚子,也就这几天,忍忍也就过了,”李芯儿看着她安慰。
“唉,这雨下的那么大,困住了我们,百姓也遭罪。”感叹完,她端起碗认真的吃起饭来,一粒粮食也不敢浪费。
一直到天黑了,常慕瑶她们才等来了太子和李慕。
此时的他们已是浑身湿透了,披着蓑衣都挡不住大雨浸湿衣服。
“哥,回来了,备好了热水了,你们赶紧换衣服,有事和你们商量。”李芯儿看到他们回来了,起身去给哥哥解开蓑衣。
衣服被雨淋湿,很重,她根本就提都提不动。
“你去坐着,我自己来,别把你自己衣服弄湿了着凉了。”李慕拍拍妹妹的手。
李芯儿听话的走到一边坐下,静静地看书。
待他们都梳洗完了,换了干净的衣裳出来,坐在她们对面吃饭。
吃完饭,香儿他们把碗筷收下去,李芯儿把今天中午在前院听到的话给他俩复述了一遍。
“哥,我和慕瑶想以道观的名义施粥,你们看可行。”李芯儿说完,看了看李慕和太子。
此时的太子浓眉紧锁,他今天也看到了,百姓们饿的在挖树根,想想北定国建国以来,战事少了,边境也算太平,可是……
他越想越生气,“你们要想施粥,我明天命人着手安排,明天一早,你们先去和观主商量一下。”
“嗯嗯,”李芯儿看着他点头。
“你们早点休息吧,最近一段时间,怕又是不太平了。”李芯儿说完拉起常慕瑶站起来,往门外走去。
此时的常慕瑶已经开始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