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将哲别也很认可太师阿鲁台的分析。
“还是不要掉以轻心,大明的火炮,还是很厉害的。”
太师阿鲁台向来小心谨慎,这就是他常胜不败的原因。
“大帅,此次突袭奴儿干都司边境城镇村落,咱们还是采取闪电战么,快速突袭,抢夺完物质,然后快速撤离?”
副将哲别问道。
“是的,告诉将士们,不要恋战,抢到物质就立马撤离,来无影去无踪,但是咱们这次要多突袭几个村落,让明军疲于应对。”
太师阿鲁台说出了自己的战术安排。
那就是自己坐镇中军,分别派出三支五千人的铁骑,突袭三个大明边境的村落,抢夺完粮食钱物后,立马回撤。
明军不追击则已,一旦追击,势必会陷入太师阿鲁台精心布置的包围圈。
到时候就想歼灭丘福十万兵那般,包围,歼灭。
要知道,太师阿鲁台可是缴获了不少大明的火炮。
虽说火炮笨重,机动性不够。
但要是提前把火炮安装在固定的阵地上,等到敌人进入到火炮的攻击范围,那么火炮的杀伤力,绝对杠杠滴。
这就是阿鲁台的战术。
三股小队是诱饵;
突袭大明边境村落;
诱惑明军追击,进入火炮的攻击范围,然后迎头痛击。
……
太师阿鲁台的战术安排的很成功。
可是,又似乎不那么完美。
副将哲别此次也亲率五千铁骑,朝着大明边境的一个人口密集的城镇狂奔。
似乎下一秒,他就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满仓的粮食,还有大量过冬的棉衣棉被等;
可是,在距离大明边境还有五里的距离时,忽然被明军挡住去路。
副将哲别谨记太师阿鲁台的命令,一旦遇到明军,简单攻击一下,然后佯装不敌,败退,引明军追击。
所以哲别命令骑兵朝着明军射了一波箭,明军却朝着哲别的军队开了一波火枪。
射来的箭,压根就没伤到几个明军士兵;
而明军的火枪,却实打实射杀射伤了几百名哲别的骑兵;
哲别见势不妙,立马调转马头,佯装不敌退走,明军士气正隆,自然穷追不舍;
看到明军穷追不舍,哲别暗暗舒了一口气,心说虽然没能抢到钱粮物质,但成功把明军引到大帅设置的包围圈,也算完成了任务;
但在身后追击的明军,会时不时朝着鞑靼骑兵发射火枪;
只要火枪一响,逃跑的鞑靼骑兵,必定会被击杀数十人,有的虽说只被打伤,但猝不及防之下,跌落马下,要么被马踩踏,要么被赶上的明军补刀;
这种情况,在另外两股五千鞑靼骑兵那里,同样发生着。
三股明军,对三股鞑靼骑兵,穷追不舍,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明军在追击中,不时的射杀鞑靼骑兵;
三股鞑靼骑兵却不敢电转马头正面硬刚,一方面是因为太师阿鲁台下来死命令,要务必把明军诱惑到炮阵射程;
另一方面,,屁股后面的明军浩浩荡荡,人数众多,而且手中还有火枪,正面硬刚,只会死的更多;
所以,三股鞑靼骑兵,只能用马鞭使劲抽打战马的屁股,催促战马加速在加速,朝着太师阿鲁台构建的炮阵狂奔。
眼看着太师阿鲁台设置的炮阵就要到了,鞑靼骑兵也看到了生还的希望。
可是,当鞑靼骑兵越过炮阵后,勒住战马,回头观望时,却傻眼了。
因为明军竟然在远离炮阵射程两百米左右的地方,停住了。
不仅停住了,而且明军也在构筑炮阵。
我去,这是什么个情况?
炮阵对炮阵?
火炮对攻?
可是,双方距离,都不在火炮的射程,就算发射再多的炮弹,也都是徒劳啊!
此时,就连太师阿鲁台都有些困惑,不明白明军的这番骚炒作。
难道明军构筑炮阵,是为了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