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应诚的笔记本里,记录了高中联赛的分组情况和赛程。
江城市高中联赛,说是联赛,其实是一个杯赛的赛制。毕竟江城市高中众多,城区和郊区总计一百来所,今年报名参加比赛的就有 40 所之多。如果按联赛赛制踢循环赛,时间是无论如何不够的。
今年组委会将参赛学校分为 8 个小组,每组 5 支球队单循环。小组前两名出线,16 强抽签对决,进入淘汰赛阶段。
单循环的比赛,主客场的选择是一个问题。好在有俱乐部赞助的经费,可以租用中立的场地进行比赛。为了提高利用率,比赛会循环使用中立场地。每天从上午 9 点开始,一个场地踢 6 场比赛,周末 2 天都可以利用起来。
高中联赛举办了十来年,传统的强队有江北二中、十四中,江南高中、江南七中、十九中。
七中江北二中最为强悍,一共获得过 6 次冠军,遥遥领先于其他学校。其次是江南高中、江南七中,分别获得过 2 次冠军。
一中自乔应诚执掌校队以后,参加了 8 届,最好的成绩是八强,算是参赛队伍里的中游球队。
毕竟一中特色是文艺类,高考成绩也很不错,体育并非特长,网罗到的体育生也并不算最好的。
在江北二中、江南高中、江南七中的校园官网和公众号中,详细报道了学校足球队出征高中联赛的事情,并回顾了学校在历届比赛中的佳绩,以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
而江南一中的官媒,则没有任何的声音,只在学校特色中,加了一栏足球运动,简要说明了学校的足球场地和运动设施。
学校对于这支球队的出征,并不抱什么期望,听取体育方面的工作汇报时,校长表示能够得到十六强或八强的成绩,就满足预期了。
周六的上午,一中校队成员坐着校车,在主教练应乔诚的带领下来到了区中心的紫山公园足球场。
卓浩然、耿鹏没有猜错,校队确实是有美女助理的。
由于出征的缘故,联系校车司机往返时间、安排登记、更衣室使用、午餐,以及场上记录、拍照等等工作,安排了学生会的体育部成员蒋莹莹来全程负责。
没有拥趸的现场支持,是这个赛制里最可惜的事情。
实际上,球场是开放的,学生们可以自愿参加。除了几支传统强队有组织地宣传、邀请同学去现场观看,其他更注重学习的学校,并是不太在意。
车上,林奇收到了萧忆的微信:“加油!未来球王!预祝首战告捷!”
林奇回复了几个努力的表情。
一中分到了下半区的 f 组,对手分别是新城三中、新城五中、江北实验高中、高新四中。
首场比赛,一中的对手是新城三中。
林奇首次身披背后印着自己名字“lin qi” 的 7 号队服,感觉异常地兴奋。
更衣室里,乔应诚冷静地给大伙鼓劲:“第一场比赛,大家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能拿 3 分就拿,拿不了就拿 1 分。”
“新城三中去年进了十六强,实力上跟我们以前差不多。注意,我说的是以前。你们这支球队,一定会走的更远。”
“但是,要在比赛中证明自己,先做好防守,每个人都要注意防守,适应场上节奏。上去不要懵,不要莽,大家都找好节奏,你们自然知道怎么踢,怎么发挥出定好的战术!”
队长党越帆跟队友击掌提气,一中球员气势如虹,走出更衣室。
球场是东西向的,上午 9 点的比赛,对从西向东攻的一方影响较大。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要迎着东边的日头。
先攻的正是一中。
一声哨响,比赛开始!
一中并没有选择快速攻击,而是耐心地倒脚,几乎让球在所有队员脚下过了一遍,帮助队员们进入比赛状态。
林奇也不着急在边路有所行动,而是将球更多地给到中路的祝子翼和韩骞。
两位中场球员看到党越帆开始活跃跑位,开始尝试给前锋送出身后球。
对方的防守注意力很集中,并没有让传球轻松过去。迎着阳光出球,也影响了传球质量。
乔应诚在场边示意球员们稳住,不要明知道不好出球,还硬尝试。
对手新城三中今年的队伍里,多了一位身材高大的中锋,9 号曹亮。乔应诚的赛前战术里,判断对方应该会将冲吊战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
果不其然,转换为进攻方的新城三中,果断的开了高球,往前场找曹亮。
高球对于迎着阳光防守的一方,是很吃亏的。
负责盯防曹亮的中后卫汤柏轩踢过一年高中联赛,对付这样的场上局面并不慌乱。迎面争球,对于进攻和防守球员都不容易,关键还在于落点的判断。
几次接球时被卡主了身位的曹亮,开始跟另一位前锋交叉换位。
15 分钟之后,适应了新城三中开始利用防守方的劣势,频繁发动了空袭,几乎每一次进攻都是吊高球,寻找曹亮和其他埋伏进去的球员。
一中处于守势,包括林奇、祝子翼、韩骞几个高个子球员都在协防高球。
球防守下来时,对手的球员总会第一时间扑过来,争取将球断走。
这时候林奇的停球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能够护住进攻方的猛扑,前方就出现了一块空地。
比赛来到 30 分钟,林奇稳住球后,将球给到了迅速插上的祝子翼。
祝子翼看到了前方一片真空区,立刻带球前驱,而党越帆和韩骞当即快速前插。
祝子翼赶在对方堵住进攻路线之前,传了一个贴地球。党越帆从左侧切过来,没有直接拿球,而是跟右边的韩骞做了一个撞墙式配合,反越位成功。
面对出击犹豫的门将,党越帆冷静推射得手,一中攻入一球。
1:0!
看台一侧,零星坐着的 2、3 个青年人,一边做着记录,一边互相交流:“这个 9 号就是签了江南队的党越帆吧?速度确实快。”
“6 号和 10 号也不错,处理球挺聪明的,不急躁。”
“今年党越帆拔出来了,一中实力比新城三中强一些,估计拿下不是问题。但是进攻太单调,打强队容易被防死。”
“你们觉得 7 号怎么样?感觉一直不怎么活跃,但是拿球还挺稳的。”
“这估计是个防守型的边前卫,没什么亮眼表现,一中的进攻主要还是集中在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