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这边在忙,下关县县令周博文也没有闲着,在与他商量过后,秦良把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了他——募捐善款。
这样不用担责任纯赚名声的事情周博文自然不会拒绝,欣然应允。
这天的江宁城,有件新鲜事。
下关县的县令大人摆开仪仗,在城里转悠了好几圈。
官差开路,敲锣打鼓,抬着一张大大的红榜,上面写着“善行义举榜”五个大字。
没一会众人也都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原来是县令大人为本县灾民募捐,每一位捐款的人都会把名字写到红榜上,等赈灾事毕,会在下关县立一块碑,善行义举榜变成善行义举碑,流芳百世。
商人最是好名,有这样的机会自然不愿意放过,纷纷慷慨解囊。
不到一日,一张偌大的红榜便写满了名字。
排在第一位的是秦良,捐一千贯。
第二位的是苏灵儿,捐一千贯。
余下的便是薛氏成衣铺,三百贯,董氏典当行,五百贯王嫂鱼羹,二十贯
一天的功夫,便集齐了善款三万余贯,当了一天演员的周博文心中有些感慨,事在人为,真是事在人为啊。
“这‘善行义举榜’定又是那秦良秦君实的主意!”
一家酒楼内,刘季文看着招摇过市的大红榜,愤愤不平,胖嘟嘟的脸蛋因为太过激动甩来甩去,“文远,子墨,这措大又坏咱们好事,总不能就这么算了!”
刘季文如此生气,是因为最近他们去乡下收地,发现根本没人愿意卖地,出多少钱都不卖。
仔细打听过后才知道,这次的赈灾政策与以往截然不同,百姓们可以上工,每日有工钱,还有人帮他们盖房子,家里有人因水患去世的,还可以领一笔治丧费,这样一来,本就视田如命的百姓怎么可能愿意卖地呢?
而让他们震惊不已的, 是主导这次赈灾的竟然是秦良秦君实!
“厚中,我没看错的话,那榜上可是有你爹的名字。”吴湛浅浅抿了一口酒,阴柔笑了笑。
马良皱着眉头接了一句,“子墨,咱们两家的名字也在上面。”
三人一下子没了话,心中无奈,这治不了秦君实,还得掏钱帮他忙?
“不能就这么算了,我看这秦君实跟我们是八字不合。”刘季文沉默了好一会,脸上露出狠色,“我看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把这秦君实给”
吴湛和马良闻言瞬间变色,对刘季文的这个大胆的提议都不认可。
“厚中,我们与这秦君实又没有什么血仇,何至于此。”
马良附和道:“子墨说的是,若是被衙门那边顺藤摸瓜找上咱们,吃了官司,可就得不偿失了。”
刘季文有些不高兴,觉得两人太过胆小怕事,“只要做的小心些,不留痕迹,官府去哪里查,我认识一个人,做这种事手脚最是麻利,定能万无一失。”
两人听到这话陷入思考,最后吴湛率先说道:“我觉得此事太过冒险,为一个措大咱们几个就豁出去,太不值得。”
“我倒是有一个提议。”
“这苏灵儿最近在我家粮铺大量买粮,我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她在帮秦君实弄什么工地的食堂,负责百姓饭食。”
“我回去给下面吩咐几句,往后不卖给她粮食,或者提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