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晒干了还能存住,果子淋了水,不出一两日便会腐烂。
六筐果子,足有一百斤,族人们全吃完保准会拉肚子。
王美丽挑了几颗不同品种的果子,尝了下味道,有的酸涩,有的甜腻。
她叫部落里的女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过来分果子。
甜的放在一个大罐里,酸涩的用石器切成几瓣自然风干。
待她们分好后,王美丽找了根干净的木棒,开始捣烂果子。
”族长,你在干甚?”
“捣烂怎么吃。”
几个女人围上来,有意阻止王美丽的动作,原始部落里浪费食物可是要遭天谴的。
王美丽一边捣果子,一边笑着解释:
“族人们,我在酿酒。”
史书记载,夏禹时期,有一位叫仪狄的人,用米酿了酒献给大禹,大禹饮后直呼痛快,畅谈整宿,自此要求宴上必须有酒,酒便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之物。
部落里的粟米还没长成,王美丽不舍得浪费这些果子,打算用这些甜果子酿成果酒。
“酒,那是甚?”
“用来做甚?”
族人们没听过酒,好奇的围住她,等着她解释。
王美丽想了想。
“发甜的水,喝了会高兴,叫酒。”
原始部落的人类,不懂酒精会让人兴奋,也不知道酒是什么味道。
她用通俗易懂的话说了一遍。
“甜水?我喜欢酒,族长,我们多酿些酒。”
“明日再去找些果子。”
女人们七嘴八舌,叽叽喳喳的围在一块儿讨论,眼神里止不住的兴奋。
森林里的野果子很多,一天能摘个几十斤,若不是怕坏了,石屋里的果子还会储存更多。
她们提出了意见,王美丽思考了片刻,当即同意。
部落不缺陶罐,森林里不缺甜果子,若能酿出十几坛子的酒,与其他部落换些过冬的吃食也可。
“好了,女人们,你们看清楚。”
王美丽把野果子捣烂,用树叶封住了口子,又用黄泥包住了树叶。
“明日多摘些果子,照我的方法,捣烂放进陶罐,封好口子,每日晌午打开,用木棍搅拌一下。”
夏日天热,野果子发酵需要半个月时间,每日放出发酵后产生的气体,半月后过滤出杂质,再封存一段时间,便是酿造的果酒。
族里的女人很聪明,简单的酿酒过程,看过一遍完全记在了脑子里。
“族长,这些酸果子,为甚要切开?”
几个女人听着王美丽的吩咐,将切开的酸果子,放在树叶上,晾晒在太阳底下,同时发出了疑问。
“切开晒干,能放很长时间,现在叫果子,晒干了叫果干。”
她不厌其烦的解释着,如教人识字的老师般,孜孜不倦。
王美丽从不觉着族人烦,相反,她很乐意教授她们新的知识,她的智商与这些原始人一样,只是胜在了出身,她在族人眼中的神通广大,不过是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