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物质产生不同能级的原因是什么?
梦:原因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是“超弦结缔在空间膜网上的投影”,具体来说,物质维度的物质不是物质的全部,物质包括“投影物质、超弦场和空间曲率”三个部分,三者的集合是物质完全体。物质质能、超弦场能、空间曲率三者的共同作用呈现了物质的存在形式,将这个共同作用称为“能态”(用符号表示)。所有物质的总能态是固定守恒的,当某物质的质能降低或升高时,场能或曲率就反向增加或降低,保持能态的总合不变。水蓝星上同时存在固体、液体、气体的原因是,不同物质产生的曲率不同,宇宙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质能是固定的,所以就会产生超弦场能的差异,超弦场对应温度,温度决定了固体、液体、气体的状态。
能态=质能+场能+曲率
=e+h+Ω
质能e=mcn;场能h=lp;曲率Ω=2
读作“能态”,是大一统,是合一
强:我知道了,这个过程就像一个苹果分三份,无论怎么分,有的分多了,有的都就会少分。常温下质能mc2是固定的,水的曲率较低,水的超弦场能级高,水是液体;同等条件下石头的曲率值高,超弦场能就低,石头是固体。
梦:多数情况,物质所在的环境是固定的,空间的弹性是固定、物质的质量是固定、光速是固定的、能量密度也是固定的,变化的只有空间的形变和超弦的长度l,超弦长度l与温度对应,当温度变化,则空间形变相应变化。空间形变决定物质的存在,所以温度变化,物体会在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之间变化。
强:空间的半径应该也是固定,为什么是变化的?
梦:超弦长度l的变化就是频率的变化,虽然平行空间的半径没有变,但线的弯曲程度变了,线的长度就变了。超弦的频率高了,弦的抖动程度就密集了,表现原子的尺度就是原子的振动剧烈了,温度升高了。
强:超弦场能的变化对应温度,空间形变对应什么物理量呢?
梦:对应物质内部的压力。压力只是表象,压力的本质是空间膜网上产生形变所占据的位置,宏观物质产生的空间曲率是草帽形,而草帽的形态不再融合,众多草帽挤在一起就投影到物质界就形成了压力。而每个草帽在膜网上所占据的空间投影到物质维度,就是每个原子占据的空间。在原子尺度,所有物质都是原子小球组成的,看似原子小球有活动的空间,其实在空间膜网中已经没有余地了,这也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固体的原子在微观看似有活动的空间,存在热运动,反过来看,固体的空间曲率值是最小的,固体原子在空间的“草帽”已经没有余地了,就形成了物质的稳定性。气体比液体、固体具有更大的空间曲率,“草帽”在空间膜占据的范围更大,所以在物质界气体分子的活动范围更大。在压缩气体的时候,看似分子间有空隙,实际在空间膜上气体的“草帽”已经靠在一起了。
强:把气体压缩为液体怎么解释呢?
梦:压缩气体体积的过程,相当于释放超弦的斥力,将空间曲率转化为能量密度。
强:这么看来,物质不存在压力,也不存在温度,物质确实都是空间和能量的投影。我现在知道了,虚面态是等离子体,就是超弦的斥力更大,产生的空间曲率也更大,物质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频率。能级升高后的“曲线态”、平线态、波线态和虚线态对应什么呢?
梦:整个“超弦”能态都是原子核内部的形态,是概率云的形式,你们统称“量子简并”。
强:固体之后的对应什么,这个我很好奇,已经是固体了,还能更稳固吗?
梦:是的,固体只是平面化的,还没有到达体的程度。“超膜”对应行星,“超线”曲线态对应恒星,是核聚变反应的条件,“平线态”是个过度态,当平线态到达极限,就会跨越“超膜”正式进入“超体”的范畴,这个过程就是超新星的爆发。
强:我好像糊涂了,在超弦怎么蹦到超体去了。波线态与虚线态呢?
梦:虚线态与波线态是夸克的构成,不在宏观尺度。之前我们推演是有两条线的,一个是超弦场能级增加,一个是物质不断增加,质量增加。整个变化过程看似在向超弦变化,当量的增加达到极限就形成了体的翻转。
强:“超体”的能态是什么?
梦:“超体”的虚、波、平、曲对应中子星的形成过程,可以说从虚体态开始,才算真正进入体的范畴。从“虚体态、波体态”、到“平体态、曲体态”属于空间塌缩的中子星范畴。
强:“超密”的能态是什么?
梦:“超密”的“虚密态、波密态”、到“平密态、曲密态”都是黑洞的范畴。超体和超密的过程比较复杂,我打算下再次讲,我们先回到能态的主题。
强:物质的16种能态讲完了,剩余的16种能态是什么呢?
梦:你已经有些感觉到了吧。物质完全体分为投影物质、场物质和空间物质,剩余的16个能态是描述超弦和空间的。投影物质的能态范围是“超膜、超体、超密”;场物质的能态范围是“超线”和“能体”;空间物质的能态范围是“空面、空线、空点”。
强:“超线、能体和空间”的能态僵尸根本没有见过,剩余的就好编了吧?
梦:恰恰相反,你们有的反而好讲,你们没见过的反而不好讲。超线和空间对你们来说都太虚无缥缈了,怎么讲好呢?
强:您还是比喻吧,您之前的比喻我都理解了。
梦:好吧。“超线”是等离子体之后的形态,你们统统描述为概率云或简并态,这个比较抽象,确实不好讲。好在有个线头,还是用橡皮筋比喻“超线”,曲线态对应固体能量弦,固体弦就是橡皮筋收缩形成的团。橡皮筋收缩扭曲的团是不规则的,橡皮筋还能免签颤抖,对应固体弦的结构是大小变化的频率,而且频率相对很低,这个变化的频率就对应不同的元素。平线态对应平面能量弦,是恢复正常的橡皮筋,平面弦的各处是相等的,可以适当颤动,对应状态的性质都是均一的,以“同频波”的形式存在。平线态对应夸克的存在形式。波线态是把橡皮筋拉的很细,就像拉紧的琴弦,已经可以弹奏了,对应概率云的频率很高,是同频的。波线态对应爻子的存在形式。虚线态是把橡皮筋要拉拖了,线变得粗细不均,具有极高的频率,以“变频波”的形式存在。虚线态对应太极子的存在形式。
强:进入“能体”的情况呢?
梦:将超弦继续拉下去,线已经不存在了,就进入了能量的维度。能量是物质从“有”进入“无”的分界线,从此进入能量态,同时也是空间态。曲空点是有形跌落的最小的点,此时僵尸已经没有探测手段来观察了,小到频率你们也探测不到了。
强:是频率消失了吗?
梦:不是,是你们的观测的尺子太大了,以目前的方式观测不到,频率还是存在的。但是,另一个角度,“曲能态”又是能量世界中密度最高的能量体。能量体的变化可能与你想象的不同,这个过程像是吹肥皂泡,能量密度就像肥皂水的变化。“曲能态”就是没有吹起的一滴肥皂水,是能量体;“平能态”是把肥皂水变成了肥皂膜,是单层面;“波能态”是把肥皂膜吹成了肥皂泡,相当于双层膜;“虚能态”是肥皂泡被吹到极限,膜处于破裂的边缘,可以说是具有裂缝的球膜。
强:“超弦”能态的变化一直是从大到小的倒序的关系,为什么“能体”开始从小到大了。
梦:二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物质的维度,物质相当于是聚合体,再超弦的斥力作用下,物质分解就是从大到小的变化,属于量变。到了能量的维度,能量的粘性使能量具有整体性,就像水的聚合性质,在超弦斥力的作用下不能分解,就只能产生膨胀,属于形变。物质与能量的态变中,超弦的作用力始终是一致的。
强:“能体”如何变成“空面”呢?
梦:“能体”的弦还处在空间的夹层中,从“空面、空线”至“空点”可以看做超弦拉力太大,把超弦全部拉入空间膜网中了,从此脱离了超弦的概念,正式进入了空间的领域。所以“空面”是空间膜的状态,“空线”是空间网格的状态,“空点”是空间能量流的状态。
强:好像觉得哪里不对呢?物性沿场能级降序的变化,是从大到小的变化,从宏观进入微观;空性沿场能升序的变化,也应是从小的大的变化,怎么从微观又回到了宏观。
梦:事情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本质上,物质并没有大与小的变化,一直都是能态的变化,作为“物性、弦性、空性”三者总和的能态,始终是不变的。看来你还没有理解能态的精髓。“物性”多了,弦性和空性就会少,“空性”多了,物性和弦性也会减少。就像鸡蛋的数量是固定的,区别只是放在哪个篮子里而已。
强:我好像有点开窍了,我忽略您开始的比喻,在能态变化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斥力的作用下变化,朝向空性的能态变化,斥力在持续增加,体态被拉得越来越大,但密度越来越小。而物性的变化是反向的,体态虽然越来越小,密度越来越大,总物质没有变化,只是能态的不同。
梦:很好,就是这样,在宇宙的角度,没有大小的区别,只有不同的态。能量全部被拉入空间,就转化为空性,同理能量被全部拉入物质,就转化为物性。
强:我知道了,全部能量被拉入物质就是黑洞。
梦:是的,就是这样。
强:那物质全部拉入空间是白洞吗?
梦:不是。只是纯粹的空间。
强:物质与空间不是镜像关系吗,为什么不是白洞呢?
梦:因为空间只能吞噬能量,而空间吞噬能量的模式是分散的,就像雨点落在湖水中,没有像黑洞一样存在集中的核心,也就不存在“洞”。
强:“空面”的能态对应什么呢?
梦:“空面”就是空间能量膜,由于超弦的作用,物质能态和超弦本身的作用都是纵向的,空间自身的作用是横向的。“曲空面”是空间褶皱,类似一个扭曲的布;“平空面”相当于平整的布,是恢复六边形的天空,就像土星北极的图案;“波空面”是流动的空间,好像是肥皂泡表面的色彩,膨胀且扭曲的颜色;“虚空面”是撞击洞经能量恢复的若有若无的膜。
强:“空线”的能态对应什么?
梦:“空线”对应空间网格,曲空线是褶皱的网格,平空线是六边形网格,波空线是被拉伸变形的网格,虚空线是被拉伸成虚无的网。
强:“空点”对应什么?
梦:“空点”是空间极度膨胀,拉伸使空间已经丧失了膜网的结构,整个空间快被拉脱线了,开始出现信息化的趋势,“虚极”就是空间策底分解为信息态的穹子。
梦:今天我有点累了,就到这里吧。
强:谢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