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开科取士,选取的进士们,可能没几个能治国理政的,但是找几个能写文章,熟识礼法的人,肯定不难啊。
“的确有不少,可是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骤然调离恐有不妥。”刘仲质咳嗽了两声,依然不肯退步。
柳夏无法了,“怎么,刘大人是在质疑圣上的旨意不成?”
不抬出朱元璋老爷子来,恐怕这人,她还真就要不走了。
其实用柳夏自己找来的人也不是不行,只是朱老爷子那边不放心,还是得从朱老爷子的文官系统里面挑一个人,这才好。
柳夏对于明朝的官吏,也并不熟悉。更何况,如今在刘仲质面前,熟悉不熟悉的,都得装不熟悉。
不然她一个郡王妃,对官员十分了解,这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要她命吗?
“老夫不敢。”
刘仲质脸色一变,看来这高阳郡王妃的确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啊。
“刘大人,我还是打算去瞧一瞧咱们这户部的官员们,就有劳您,给我准备一个屏风吧。我站在屏风后面,他们闻声而不见人,如何?”
柳夏自认为已经让步了。
不然朱元璋老爷子交代给自己的任务,真就要完不成了。
被柳夏这么一盯,刘仲质无奈地点了点头,“郡王妃,您随我来吧。”
一个光秃秃的大屏风,隔开了柳夏和前面的诸多官员们。
“吾等拜见郡王妃。”
“诸位请起。”柳夏朗声道,“我最近兴办了一个新产业,名为报纸,诸位应该也见过。今日我过来,是奉圣上之命,请一位大人当我报纸的主笔,用报纸来向广大群众宣传大明的礼法规矩,还有圣上的丰功伟绩。”
“众位大人都是虚怀若谷之人,想必有人能够做到。”
“郡王妃,我愿意去!”
柳夏话音刚落,就有一人接了话茬。
柳夏在屏风后面,看不清楚,只能瞧见个大概,应该是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
“刘大人,此人是?”柳夏转头问道。
“江西的解纶,三甲进士,如今是礼部的主事,正六品。”刘仲质低声介绍道。
柳夏满意了,解纶可能什么名气,但是解缙就不一样了,这位可是永乐年间的首任内阁首辅,虽说下场不太好。
但是这一家人的脾气秉性非常一直,刚正不阿,不喜结交权贵。
这不正合柳夏的意吗?
“很好,就这位解大人了。”柳夏立刻就拍板定下来了。刘仲质也松了一口气,这个解纶有几分才学,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
“解大人,一会儿就有人来接您,去应天的报纸厂了,您预备着吧。”
“是,下官明白。”
解纶早就厌倦了在官场之中,勾心斗角了。
如今能有这么个职位,也算是满意。当下就应了。
注:其实历史上解纶是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此时已经致仕了,但是为了我的剧情需要,只能请他老人家再次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