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们也不要朕拍马屁了……”
“之所以让皇家近卫营参加训练,朕也是希望能够早日让皇家近卫营重回巅峰……”
“朕希望,此次你们出征,一路上也千万不要放弃训练,等到你们凯旋归来之日,也就是皇家近卫营重生之时!”
朱允炆的语气变得有些郑重,他自己拟定的训练方式,他相信一定会产生很不错效果。
只要王毅他们这一路上能够毫不懈怠的继续操练,那么朱允炆相信以皇家近卫营的底子,战胜朱高煦和朱能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末将遵旨!”
王毅等三人自从知道这些训练方法都是出自朱允炆之手后,此时再也没有其他多余的心思了。
一心只想着以后操练决不能出岔子。
“你等回营去吧,让手下将士休息一夜,明日一早就誓师出征吧……
“朕要你们尽快凯旋回师,朕还等着你们随朕渡江北征!”
朱允炆勉励了王毅三人几句,便让他们回营去准备出征了。
王毅此行的任务就是在九江府附近将朱高煦和朱能所部彻底击溃,解决掉京师的后患。
只有解决了朱高煦这支燕军偏师,朱允炆才能毫无顾虑的出兵渡江北征。
王毅几人离开之后,朱允炆的心思又落到了朱棣的身上,毕竟朱棣才是朱允炆真正意义上的心腹大患。
对如今在北岸已经站住脚的朱棣,朱允炆暂时还没有能力去渡江征讨。
虽然京师现在加上淮安军,一共也有近五十万兵马了,可惜整体战力实在堪忧。
而更重要的是,朱允炆现在输不起,一旦他仓促派兵渡江作战,万一战败的话,朱棣绝对会趁势再度兵临京师。
到那时候,估计朱允炆都无力回天了。
所以,朱允炆只能选择了暂时被动防守,由盛庸率领淮安兵马沿长江布防,第二次建立起了长江防线。
比起上一次来说,这一次长江防线显然就要牢固的多了。
借着京师大捷,所有的朝廷兵马此刻已经恢复了信心,再也不像以前面对燕军时先天在心理上就处于劣势了。
而长江防线中最为重要的镇江府,则由盛庸亲自率十万大军驻守。
朱允炆给他的命令是守住长江防线半年,而这半年也不能只是一味的防守,只要有机会还要利用水师对江北进行袭扰。
同时,朱允炆还要求盛庸,每个月都要抽调两万淮安军士兵进入惩教所训练……
朱允炆希望,等到渡江北伐时,这些淮安卫所军也能够脱胎换骨……
除了建立长江防线防止朱棣南下,朱允炆还派人绕过朱棣的占领区,给还在坚守济南的铁铉送去了新的旨意。
朱允炆在圣旨中对铁铉坚守济南府的行为进行了大力的赞扬,并且给铁弦加衔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
同时,还任命铁铉为大明平燕总督,统领山东,山西,河南三个布政使司,五品以下文官和四品以下武将皆可自行任命,只需向朝廷报备即可。
同时,授命铁铉就地征兵组建平燕军,由铁铉以文官掌兵事。
当然,给予了他如此巨大的权利,他需要承担的责任同样十分重大。
除了继续守住济南府以外,铁铉还要在朱棣控制的北方地区进行破坏,特别是要破坏燕军的后勤补给线路。
济南府中,骨瘦如柴的铁铉在收到朱允炆的旨意之后,忍不住跪地嚎啕大哭起来。
说实话,如果再接不到朝廷的旨意,铁铉估计自己都快坚持不下去了。
济南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如同孤岛一般,周围虽然还有一些府县并未被燕军占领,但是却闭门自守,根本不与济南府来往。
原因很简单,因为朱棣之前在济南府吃了大亏,还险些送命,周围府县的官员都怕和铁铉扯上关系,万一朱棣登基做了皇帝后也会找他们的麻烦。
于是,这些府县的官员纷纷选择了与济南府划清界限,甚至连一粒粮食都没有支援过。
如此形势下,就让如今的济南府全城军民日子都过得十分惨淡。
而全城军民的士气,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低沉起来。
铁璇在心里一直担心,如果京师城破,那么下一步朱棣就一定会汇集重兵再度攻打济南府。
而到了那个时候,铁铉相信,就算自己再拼死抵抗也不会有任何的作用,济南府的陷落绝对是迟早的事。
然而,当他收到来自京师的旨意后,局势就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带来变化的并不是朱允炆给的他的官职,而是圣旨中说到的京师大捷的消息。
三十万燕军在京师城下折戟沉沙,燕王朱棣仅带着一万兵马逃回了江北。
这个消息才是让铁铉振奋起来的关键。
消息一公布出去,不仅济南府的军民彻底打消对燕军的畏惧之意,就连周边府县的态度也从此大变。
燕军大败,京师还在,大明没有换天……
实际上,除开朱棣南下行军路线上的州府以外,其余如山东的大部,山西的大部以及河南大部和陕西全部,实际上都还在朝廷任命的官员掌控之中。
只不过当时燕王朱棣渡江之后,北方的各地都暂时与京师失去了联系,其中有部分地方的守军和官员看错了形势而主动倒向了燕军。
于是,现在整个北方的态势就是,燕军的势力形成了一条从北平直抵镇江府的狭长地带。
而除开这一条狭长地带之外,其余地方又大部分仍然名义上在朝廷的掌握中。
也就是说,现在整个长江以北,朱棣真正掌控的地盘其实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按照朱允炆的猜测,朱棣如今打的主意应该是在整合了三府兵马之后,就会立即掉头重新北上,将整个北方全部统一。
然后在统一了整个北方后,才会再度率大军南下。
而朱允炆现在给予铁铉如此大的权利,就是希望他能够成为朝廷在江北的中流砥柱,拖住朱棣统一北方的步伐。
从而为朱允炆争取足够时间。
而朱允炆要做的,则是利用铁铉争取来的时间,尽快发展自己的实力,然后率军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