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认为,只要能守住拉法阿布、奥格拉、阿里什三角地区,就能阻止意军从北路、中路进攻西奈半岛。
而当前威胁最大的是已经到达哈萨拉的意军第7师即将与米特拉山隘的空降部队会合。
为此,萨拉森联军迅速将运河西岸的第4摩托化师推进到哈萨拉,同时为阻止意军第7师与空降部队的会合而将部队推进到萨马代。
帝国军与日曼军联军的空军在10月11日下午对凯姆特国的15个机场、一些兵营和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亚、西奈等城市的重要经济、交通设施,进行了疯狂的轰炸。
同时轰炸西奈的萨拉森部队,力图将萨拉森拦截在西奈半岛,使尚且拥有250余架作战飞机的萨拉森空军遭到毁灭性打击。
联军海军也出动对萨拉森港口进行了袭击,掌握了制海权。
阿卜杜拉识破了敌人的这一战略企图,在联军空袭后,为防止敌人占领运河区,而使西奈部队受到夹击的危险,阿卜杜拉命令增援部队停止进入西奈,在西奈的守军迅速撤至运河区。
这样,萨拉森联军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撤出西奈半岛。
驻守在乌姆希汉和乌姆卡夫特的萨拉森联军,虽受以军三面包围,仍然利用夜色掩护,向阿里什方向撤退。
10月13日,意军第9师开始进攻沙姆沙伊赫地区。
该地的萨拉森军两团守军在接到总指挥部的撤退命令后,鉴于海上有帝国海军的封锁,陆路缺乏交通工具,因此,只能固守阵地。
意军多次发动进攻,仍未得手。14日,萨拉森联军在多面夹击、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丧失阵地。
萨拉森军队这种不顾后路的打法,使得军队主力得以后撤。
其主力已全部撤出西奈半亚喀巴湾岛,从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够在西侧打赢帝国军与日曼军。
从10月12日起,联军空军对塞得港进行连续轰炸。
10月16日拂晓,帝国军向塞得港空投了第一批伞兵,帝国军伞兵约三千人在加密尔机场周围着陆,并迅速占领了机场。
日曼军伞兵两千多人在富阿德港降落并很快占领了供水厂及其周边。
下午1时45分,联军第二批伞兵又在上述两地着陆。
在伞兵降落的同时,帝国军的装甲摩托化部队也在战线西侧的沙漠上狂飙突进。
在装甲部队的正面战斗中,联军装甲部队轻易地碾碎了萨拉森联军的老旧坦克,兵锋直指运河区附近的几个港口。
10月17日上午,联军首先用猛烈炮火袭击塞得港防御阵地,然后,足足四个师的登陆部队在海空军的掩护下开始登陆。
帝国远征军第三师在塞得港登陆作战,日曼军海军陆战队在富阿德港登陆。
18日深夜,联军登陆部队沿西奈运河南下,力图一举占领运河区,但遭到萨拉森联军拼死抵抗。
萨拉森军民也尝试奋起保卫塞得港。
联军第一批伞兵着陆后,萨拉森军方当局通过设在各重要地点的广播,迅速告诉居民敌军降落的地点,群众立即集合起来,协助守军消灭敌人。
但帝国军和日曼军岂是吃素的,对付这种动员市民参战的方式,帝国军有一套完整的解决办法。
短短两日,帝国军就物理超度了十多万企图帮助萨拉森联军对抗帝国军和日曼军的凯姆特人。
帝国军杀得敌人恐惧万分,几乎再也没有人敢配合萨拉森联军对付帝国军了。
帝国军装甲部队一路没有遇到什么有组织的抵抗就杀到了运河对岸,途中的塞得港和富阿德港被二百辆&34;玄武&34;式重型坦克轻易碾碎。
面对严密的运河方向,帝国军用高压水枪冲毁了萨拉森联军在运河东岸筑起的沙堤,在空军的掩护下,帝国工兵迅速架起浮桥,装甲部队迅速渡河,以摧枯拉朽之势撕碎了运河防线。
与此同时,日曼军在后方解决掉了凯姆特地区的萨拉森联军主力,意军也再度从后方攻击萨拉森联军。
阿卜杜拉见事已不可为,遂下令全军后撤。
最终,大部分萨拉森守军勉强撤出了西奈半岛,但仍有两个师的萨拉森军队没能撤出,被帝国军与意军包围在半岛之上后被歼灭。
突破西奈运河防线之后,三方联军将最后的目标放在了石油湾地区。
秦牧也从帝国西北调来了第二十八集团军经过中亚细亚五国,利用第二十九集团军远征天竺途中建立起的支撑点,从东面对萨拉森地区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