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双方炮兵规模庞大,战线漫长,这种类似决斗性质的对轰,往往不能立刻分出胜负。
若非帝国远征军的炮兵部队具有绝对的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喀山熊军的炮兵不会在一天时间内被全部击败。
虽然并非所有重炮和野战炮都被摧毁,但熊军残存的炮兵不得不选择停火来隐蔽自己。
同时,大量的帝国军工兵已经挖掘了围绕城市的战壕。
包括装甲部队在内的大量帝国突击部队,开始在不断地沿着堑壕向喀山城进发并逐步清扫喀山守军的外围阵地。
在最外围的环形壕沟完工后,帝国工兵则继续挖掘z字形的进攻战壕。
这些齐头并进的新战壕,会一直延伸到城墙之下,以便进攻者埋放动摇城墙根基的炸药。
因为不是直线挖掘,这样的交通壕还有助于士兵躲避城头的火力还击。
但最让喀山守军头疼的事情,发生在城市北部。
帝国远征军已经开始准备截断流入城市的水源。
这样,守军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被迫投降。
所以,巴格拉米扬特意安排了一个骑兵师在北部待命。
同时,另一个骑兵师将从东南面杀出,打通去往南面的通道。
作为牵制与增援力量,城内的守军也将同时从东面和南面的城门出击,形成内外夹攻之势。
12月5日开始,巴格拉米扬开始策动大规模反攻作战。
城内的熊国守军从南门冲出,另一支民兵部队则从东面开门突围。
但他们都在帝国远征军挖好的战壕与地空交叉火力网打击下,损失惨重。
尤其在战斗最激烈的南侧,精锐的近卫部队已经冲过了帝国军的战壕。
但帝国远征军也派出了铁卫军的装甲部队前往拦截。
双方都是绝对的精锐部队,遂恶战一场。
有空中支援和火力优势的帝国军队,还是笑到了最后。
巴格拉米扬手中的近卫部队被彻底击溃,仅有部分人撤回喀山城里。
在城市的北部,帝国军的另一支摩托化部队,与突然杀到的熊军骑兵相遇。
这些哥萨克人更习惯打了就跑的袭扰战术,而不适应强强对话的正面硬抗。
所以在遭到帝国军摩托化部队的攻击之后就迅速脱离了战场。
帝国的工兵也在骑兵保护下,顺利的切断了城内的水源供应。
12月7日,帝国的工兵炸毁了喀山城的城墙。
铁卫军准备已久的主攻部队一马当先的冲入城内,以密集的交叉火力网击溃了企图集结抵抗的熊军部队。
巴格拉米扬率领喀山方面军继续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抵抗了两天。
到12月9日,弹尽粮绝的守军发动最后一次突围。
但在步步紧逼的帝国远征军面前,依然被无情的击溃。
整座城市遂被帝国远征军攻占,巴格拉米扬率喀山方面军向帝国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