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他以为最麻烦的问题,是大家不同意改良科举。
结果,大家的问题在于,科举如何改。
真是活久见。
朱棣依稀记得,当初父皇为了改良科举,费了多么大的功夫。
甚至不惜停止科考足足十几年。
就这样,到了洪武三十年,还有一堆胆大包天的文臣,拿着科举搞出来一个南北榜案。
没想到,时过境迁。
时代变了啊。
至于这问题嘛。
他早就将问题抛给了好孙子朱瞻堪。
不由自主的,朱棣将视线落在朱瞻堪身上,希望他给出一套完美的方案。
此时,朱瞻堪正在软榻上闭目养神。
朝堂上的问题,事关那么多人。
多讨论讨论,终归不是一件坏事。
“瞻堪,这科举之事,你怎么看?”
朱瞻堪下意识回答道:“我觉得,此事必有蹊跷。”
此言一出,顿时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拉拢了过来。
朱瞻堪感知到不少目光,顿时睁开双眼,注意到在场众臣的目光。
简单回忆了一下刚才的问题。
他组织一下语言,开口问道:“我这里有上、中、下三策,全都点满变革,足够激进,皇爷爷可要听?”
在场众人的眼神中,好奇心更加旺盛。
足够激进?
到底有多激进?
文臣们心中则是纯好奇。
说六皇孙殿下能征善战,能主管工部。
他们是相信的。
那威名是他自己打出来的。
毫无问题。
但是治政的问题,为了某项问题而出谋划策。
他们还真有点怀疑这位皇孙殿下的本事。
“说吧,朕也很好奇啊。”
朱瞻堪站起身来,提出一个问题:“诸位臣工,敢问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科举的目的?
当然是为了给朝廷选拔贤才。
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沆瀣一气、高买低卖、土地兼并吗?
“为了选拔贤才。”
众人纷纷认同这个观点。
选拔贤才才是科举的最大目标。
“既然是为了选拔贤才,那就让贤才自己跳出来!”
自己跳出来?
众人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