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北魏陶俑
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拓跋氏建立的政权, 迁都洛阳后,历经六帝四十一年。北魏陶俑是唐三彩的前身,是北魏时期艺术巅峰,同时也是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融合的产物, 可以说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初挽听了, 自然有些兴趣, 第二天, 她早早爬起来就过去潘家园旧货市场了。
她也才离开不到半年,潘家园旧货市场倒是比之前红火了不少,前来捡漏的人物形形色色,有西装革履的大款, 也有中山装的知识分子,有普通收藏爱好者,当然更多的是铲子。
初挽虽然戴了帽子,并不惹眼, 不过还是遇到好几个眼熟的, 大家心照不宣,略点点头, 也没怎么说话,倒是有几个铲子见到她便招呼,给她看最近新收的货。
初挽看了看,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便问起最近有没有北魏陶俑, 那铲子一听:“有啊, 你过来看看, 这边有一个呢!”
说着, 那铲子打开包袱, 拿出来一个给初挽看。
那是一件泥壳斑驳的陶俑造像,是一个戴帽的男立俑,脸部瘦长,细眉长眼,高鼻朱唇,眉眼都是用墨线绘制的,脑后挥着黑发,脸部和颈部都施着白色,身上穿着右衽长衣,手中半握作执物状。
这个陶俑造型略显稚拙,但是脸上表情却很丰富,很有北魏时期陶俑的特色。
初挽问了问价格,说是一件一百三十块。
初挽:“这么贵?”
那铲子笑了:“这个稀罕嘛,物件稀罕,今天一大早好几个来问的呢,都想要!这不,已经卖出去仨了!”
初挽:“除了这个,还有别的颜色吗?”
那铲子便说:“有啊,你想要什么样的?有四五种样式呢,有跳舞的,也有手里拿着东西的武士,还有一个是骑马的呢,反正各种样式的都有!”
初挽听着这话,再次拿起那陶俑来仔细看,这陶俑局部有一些风化脱落的痕迹,露出的坯体光滑平整,上面还隐隐残留着一些土锈,可以看得出,土锈也很有层次感,是层状的,这都是出土陶俑的特征。
初挽拿了放大镜,再次观察釉面上的开片,如果是造假的,用酸处理过的,一般开片缝隙大,但是这个就很细密,开枯干裂,中心区域是往下凹进去的。
初挽翻来覆去看着,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说不出的难题。
她鉴宝无数,玉石陶瓷杂项,各样都有所涉猎,又精通历史文化风俗,可以说,随便一件,哪怕是不熟悉的领域,她多少可以凭着自己的所知,说出个所以然来,且头头是道。
唯独眼前这个,从她对陶俑的了解看,怎么看怎么都是正品,但她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奇怪感觉,总觉得哪里不对。
如果非说为什么,也许是感觉不对,那种感觉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是她自己也无法说服自己的。
这时候,那铲子笑道:“你这眼力,怎么还费这劲儿看半天,这是洛阳那边出来的,今天过来几个,一看就是知识分子,懂行的,都说这个好呢!”
他说话的时候很有技术,从头到尾没说这是正品,只说这个东西好。
这时候旁边已经有几个凑过来看,都是戴着眼镜的,穿着中山装,那一看就是有些身份的,其中一个,初挽记得,好像是文物局的专家,姓陈。
没想到这专家也来这里淘换物件了。
初挽略犹豫下,到底是没买,便放下那物件,继续看别的了。
上辈子她从事这一行很多年,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所谓的眼力都是血泪打眼换来的,她年少时候下乡历练,走遍各处,被人坑过骗过,后来九十年代假货横行,她也打过眼,当然更看别人打眼无数次。
在无数次的打眼中,她总结出一条经验教训,那就是,但凡有一丝觉得不对劲,那就放弃。
这个世界上机会很多,错过了一次机会并没什么。
更何况,她也不是非要买一个北魏陶俑,一百多块,她可以去淘换别的物件。
当下她也就将按陶俑放下了,她放下后,旁边几个早就看着的,马上围上来问价格。
初挽注意到,那位陈专家很感兴趣,讨价还价后,终于以一百一十块的价格买走了。
陈专家显然也看到初挽,认出来了,不过大家心照不宣,就当谁也没看到谁。
初挽又在这市场上转悠了一番,果然其它铲子手里也各有这么几件北魏陶俑,样式大差不差,看起来应该是同一批,价格也都在一百多。
初挽看着其它陶俑,依然是那个感觉,似有若无的不对劲感,但又说不上来,她最后到底没出手,就这么回家了。
回到家后,天还早,陆守俨正看文件,见她回来,便略收拾文件准备做饭,随口问:“淘到什么好物件了?”
初挽:“什么都没买。”
陆守俨抬眼:“嗯?怎么了?”
初挽:“你认识河南洛阳那边的人吗?公安系统的?”
陆守俨问:“是有什么事?”
初挽便把今早自己发现的说了说:“我看我们系的教授觉得没问题,说是北魏没跑了,那位陈专家,我知道他,他在文物局干了不少年头了,确实也很有能力,他既然也出手了,那更是应该没问题,我自己也看不出什么破绽,但看来看去,总觉得哪里不对。”
陆守俨听着,也是疑惑:“如果是造假,那这手段太高明了,竟然连你都看不出?”
初挽叹了声:“谁知道呢,也许是我想多了,所以我想着,如果认识那边的人,随便什么级别的都行,打听下,洛阳那边的盗墓案到底是什么情况,那个古墓是什么级别的,大概丢了什么物件,或者别的什么线索也行。毕竟我看市场上得出现了几十件,这么大一批,总不能说那座古墓被挖的全都跑这里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