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盖好学校,老婆才能带着孩子过来。
“转学是不是要回去办手续?”姜黎咬着饼,看着操场上在做广播体操的学生问。
姜槐序摆了摆手,“理论上是要的,但可以跟你妈妈那边的档案资料一起过来,不用特意回去。”
舒兰秋也在跟上门的领导问同样的问题。
得知她不必回淮市,舒兰秋脑子有些嗡嗡的,她又不傻,如果只是调档案,她是可以不回去,但迁户口什么的,还有许多流程要走,很多都是需要本人回去办理的。
“你安心上班就是,其余事情厂里会处理好。”领导就是过来看一眼情况,看完就走了。
等姜黎回来,就发现舒兰秋似乎有心事。
但看舒兰秋没有要说的打算,姜黎就没有主动去问。
中午还是回向家吃饭,听到屋子都收拾好,晚上就可以住过去,向姨姥还有些不舍得。
比起一般农村家庭的人丁兴旺,他们家人口倒是不多,向国华夫妻只有一儿一女,还都大了,姜槐序则是个万年单身汉。
多了舒兰秋和姜黎,家里都热闹好多。
吃过饭,舒兰秋主动扶姜外公去晒太阳,姜黎觉得有些不太对劲,拖着小板凳,不动声色地悄悄靠近那边。
“塑制厂的工作,跟您有没有关系?桂姨……”刚靠近就听到舒兰秋问。
舒兰秋教会高中毕业后,在老家生活了半年,参加了棉织厂的招工考试被录取,在棉 织厂工作两年,被调进了塑制三厂的厂办办公室。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才知道小时候见过的阿姨也在塑制厂里,但当时桂姨看到她的表情分明很意外和惊喜。
舒兰秋一直以为是自己工作能力出色,才有工作上的调动。
现在看来,未必。
想到什么,舒兰秋面色苍白。“棉织厂的工作该不会也是……”
姜外公忙摆手,“棉织厂的工作是你自己考上的,当时我其实是想安排你进学校工作,但晚了一步,你桂姨也是你母亲的朋友。”
被调到塑制厂也不是特意安排,是姜外公委托老友照拂舒兰秋一二。
“你在塑制厂工作得非常出色。”姜外公肯定地道,但他没有继续往下说,因为舒兰秋在塑制厂只工作了一年多,就结婚生孩子去了。
而舒兰秋调进塑制厂不久,姜外公的老友也病休在家,很少再到单位。
舒兰秋低下头,久久说不出话来。
“对不起,我辜负了您和桂姨的苦心。”舒兰秋觉得自己特别没用,明明背后时时有人帮着,却还糊里糊涂把日子过成那样。
当时她要结婚,桂姨曾劝过她,她年纪还小,不要早早走入家庭,但她那时候太想有个自己的家了,什么都没看清,就蒙头冲了进去……
后来怀孕,让林有德代班时,病休在家的桂姨也来劝过她,让她握紧自己的工作。
姜外公摇了摇头,伸手拍了拍她的手,让她别这么想。
分明是他们当父母的害了孩子一辈子。
姜黎听到这里,默默地又挪开了一些些,她找到姜槐序,“我要回淮市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