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群臣可有举荐?”
内阁首辅上前一步,又是一番差不多的说辞,末了也推出了一封奏折,上面是百官的联名举荐。
最后就轮到功勋权贵了。
“陛下容禀。”
景辰上前几步,躬身一礼,朗声道:
“三皇子与臣相识于微末之中,起于荒僻之地,先有平定妖患、驱逐青丘之功绩,又有……”
他毫不避讳和玉亲王的关系,反倒是大肆宣扬两人的交情,又狠狠夸赞了一番后,才道:
“臣和诸位勋贵,都举荐三皇子玉亲王,为储君之选,还望陛下允纳。”
说着,他就从袖中掏出了一封奏折。
这是早就准备好的东西,在今日朝堂之前,诸位功勋权贵就一齐在上面署名了。
“甚好、甚好!”
紫袍大太监取来奏折,天元皇帝翻阅一遍后,便露出一丝笑容:
“难得皇室宗亲、百官群臣、功勋世家,皆意见统一。”
他说着,便转头看向一旁的紫袍大太监,吩咐道:
“拟旨,即刻加封三皇子玉亲王为泰安门中郎将!”
“是!”
紫袍大太监恭敬的点头称是。
玉亲王失而复得,再一次获得了泰安门中郎将这个关键的职位。
但这一次加封,就不是上一次的无奈和安抚之举,而是实打实的准备册立储君了。
这也是一个必经的流程,给民间百姓和世家宗门一个知晓消息的时间,一般来说大概一个月后就会正式册封储君。
“终于是尘埃落定了!”
景辰听到天元皇帝的话,心中也松了口气。
从秦州到玉京,他和玉亲王一系努力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是达成目标了。
而在殿阶之下,自始至终神色恭谨的玉亲王,眼中也终于流露出一丝压抑不住的欢喜。
二十多载的渴望,终于达成夙愿,如何能不欣喜?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
“报!急报!”
一道不合时宜的急促声音,从太乾宫殿外传来。
“嗯?”
天元皇帝眉头微皱,殿内的众人也不禁面色微变。
朝会之时的急报,通常来说都是军国大事,可魔灾刚刚平息,还能有什么大事?
“宣!”
天元皇帝的眉头舒展开来,淡淡吐出一字。
很快:
在皇室宗亲、百官群臣、诸多功勋权贵的注视下,一位兵部使节匆匆赶入殿中,跪下行礼后,大声道:
“启禀陛下!北关捷报!”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的神色顿时变得微妙了起来。
北关捷报,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意味着诚亲王终于是平定了北关边患,打退了冰原上的蛮人部落。
可问题是,这封捷报来的时机,实在是不凑巧!
若是早个几日,说不定天元皇帝还会犹豫一下,考虑重新将诚亲王纳入储君备选之中。
可如今大势已定,群臣百官、功勋权贵、甚至连皇室宗亲都联名上表了,这封捷报来得太迟、已经没有意义了!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朝堂上下一致决定的事,还能临时反悔不成?
“哎……”
天元皇帝神色微动,心中也难免叹息一声:
“北苍这孩子,实在是运道不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