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完誓,扶罗韩看着刘辩。
“讲。”
“臣恳请陛下赐臣一个名字。”
扶罗韩一脸认真。
他的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像是汉人。
这个请求,不过分。
刘辩想了片刻,道,“就把你名字的第一个字去掉,赐你罗姓,名叫罗韩。”
罗,乃大汉姓氏。
扶罗韩大喜,“谢陛下!”
“你和你的族亲,皆可用此姓。”刘辩接着道。
“谢陛下!”
拓跋诘汾也想要一个汉人姓名,刘辩赐予赵姓,名为赵汾。
钟繇觉得,取一个汉人名字,是他们融入大汉的第一步。
所以他建议,把所有鲜卑人以部落为单位,分别赐予汉人姓氏。
然后,再派管理户籍的官员进行登记。
刘辩赞同了他的提议,让钟繇以天子的名义,给鲜卑人赐姓。
“罗韩。”
“臣在!”
“蒙州百姓现在已经归顺了多少?”刘辩问道。
罗韩回答,“回陛下,蒙州原有大大小小七十几个部落,目前已经有四十六个归顺。”
“希望南迁中原的部落,达到了十三个,共计二十万余人口。”
这样的速度倒也不错了,
刘辩点点头,“南迁的百姓,朕会让各州郡接待。”
“赵汾,军队的情况怎么样?”刘辩接着问道。
赵汾回答,“回陛下,将士们得知不但伙食得到改善,而且还有俸禄,都非常感激您的恩赐。”
“目前在编的十万七千蒙州军,皆无异心,所有人都愿意为您战斗。”
以前,鲜卑族是没有职业军人的。
都是普通老百姓,打仗的时候自己骑着马,带上装备前往集结地。
甚至连粮食,也得自己带。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那么希望抢掠汉人的原因。
如今,
刘辩给了他们职业编号,成为了职业军人。
不但伙食标准提高了好几个档次,而且每个月还有军饷可以领。
对蒙州军而言,简直就是福利!
所以,当钟繇提出,要将士兵的家属迁徙至内地时,并没有人反对。
因此他们现在的军饷,便足矣养活一家人。
“报!”
就在这时,一名锦衣卫跑了回来。
“陛下,高句丽使臣求见。”
高句丽?
听到这个名字,众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怪异的表情。
这个时候派使臣过来,他们害怕了?
“让他们到这里来。”
刘辩淡淡的说了一句,
然后,看着罗韩和赵汾问道,“你们对高句丽了解多少?”
二人对视一眼,摇了摇头,“回陛下,我们很少和高句丽打交道。”
“只知道他们一直在模仿大汉,学习汉人文化,建立城池,圈地而耕。”罗韩道。
“你们不是和高句丽挨着吗,居然一点都不了解?”
刘辩撇了撇嘴。
罗韩一脸尴尬,“回陛下,此前一直是段部与高句丽在打交道。”
“哦,段部的人呢,”刘辩淡淡问道。
“已经……被陛下您给……”
罗韩老脸一红,支支吾吾。
段部就是慕容氏,已经被刘辩屠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