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终于忙完过来了,立刻一脸失落的抱着纸张。
他这么卖力的宣读,却没有一个人在听,他也很着急。
杜若清拍拍他扎了个小啾啾的丸子头,笑着安慰:“不要急。”
她也只是让他暂时帮忙一下,看她才七八岁的样子,还要故作老成,看着就心情愉快。
那边第一个领到粥的老人双手捧着碗,眼泪啪嗒啪嗒的往粥碗里面掉:
“这是真的粮食呀,老头终于开眼了,我们有救了。”
最后一句喊得中气十足,连带队伍后面的人群都跟着激动了起来。
“真的能领到粥,老天开眼了,这新安县的官老爷是个好官呀。”
“是呀,这粥闻起来真香,等我有钱了一定给官老爷塑个金身。”
“我也是,我分到房子就给他供个牌位,每天早晚三柱香……”
……
杜若清:“……”
就很无语,供活人的牌位真的合适吗?还好,还好,供的是谢贤。
还是让他好好的做个青天大老爷吧。
打饭的妇人都是昨天招来的,手脚麻利,再加上第一天难民数量不多,没一会儿大家就人手捧着一碗粥了。
小包子张荣立刻抱着他那叠纸跑过去,站在人群中开始读基地的守则。
这次终于有人听他说了,在他说到听不懂的地方还会追问他。
“我会建房子,是不是可以报名做工,每天也能领一斤糙米。”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喝了一大口粥,一脸期望的看着张荣。
张荣点头,肯定道:“对,你吃完饭去那边报名,明天就可以上工了。”
他昨天跟着干了一天,已经弄清楚了哪些人可以报名。
他这声肯定一出,人群更激动了,吸溜粥的声音都更大声了。
“我会打土胚,也可以报名吗?”另一个中年男人连忙挤到他面前问。
“可以。”
“我会做桌椅可以吗?”
“可以。”
……
连续好多人问了都得到肯定的答案,人们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说出的手艺也越来越普遍。
钱老二端着吃完粥的空碗,小心翼翼的挤到张荣前面,问到:
“我会编竹筐,可以报名吗?”
“钱二你怕是疯了,谁不会,我还会编草鞋呢。”
张荣还没开口,旁边一个一脸络腮胡的男人就大声打断他。
“是呀,编竹筐算什么手艺。”
“对,我婆娘都会。”
……
其他人也觉得钱二问的这个问题不靠谱,编竹筐谁不会呀,在农村家家户户用的竹筐都是自己编织的。
这在他们看来根本不算一门手艺。
钱二有些失望,他媳妇身体不好,他还有一双儿女需要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