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与这些相比,最大的隐忧是军中的厌战情绪,常年征战,将士在死亡的高压下,精神和心理不可避免会疲惫。
晋军与梁军的衰弱,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人毕竟不是野兽。
梁军常常以屠城释放梁军心中积压的恐惧和疲惫。
然而李晔不能这么做,军队数量的扩大,这两年的大战,唐廷也拿不出钱粮奖赏将士。
“休战吧。”在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李晔全身都轻松一大截。
李神福也长长松了一口气。
伴随这三个字,淮南尘埃落定。
这种停战协定是基于双方的军事实力而言,在淮南,梁军赶不走唐军,唐军也赶不走梁军,只能接受这个局面,任何一方军事实力的超出,大战随时爆发。
寇彦卿离开霍山一天之后,汴州的消息传来,朱温的结发之妻,张氏病危。
朱温六神无主,所以才提出休战的。
张氏名张惠,原是宋州刺史张蕤之女,朱温流落宋州刘崇家为佣时,曾有一面之缘,引为天人,从此不可自拔,一直念念不忘,恨已身之卑微,乃投黄巢乱军,浴血奋战,终于在同州遇见张惠,时朱温已是黄巢大将,镇守同州,手握天下风云。
两人成婚之后,朱温一直对张惠礼敬有加,内外之事,多听其言,朱温的杀人成性,多是张氏劝阻。
汴梁有今日之兴,张氏功劳不小。
李晔不禁苦笑,尽管朱温在历史上的声名狼藉凶名赫赫,但他对张氏的感情始终不渝。
天复二年十一月,江淮烽火皆停。
朱温以王景仁为淮南节度副使,统领淮南降军,镇寿州,以蒋玄晖为庐州刺史,以朱友裕为淮南节度使,镇扬州。
朱温领着亲军急匆匆返回汴州。
天气转冷,李晔在霍山也待不下去,在布置了足够的防守兵力之后,李晔便准备回长安,顺便还把宣州的杨行密家眷带着。
杨行密早年流落四方,直到成为庐州刺史时,才开枝散叶,长子杨渥今年十七,次子杨隆演刚刚六岁,另外还有两岁的杨溥,几个女儿也都是咿呀学语的稚童。
鉴于李晔一向的名声,杨家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车马离开宣州时,百姓夹道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