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彰刘知俊的功劳,李晔率军入鄂州。
亲自见识了此城的雄伟,才知将士们的英勇。
这时代大部分城池都是黄土夯筑而成,如鄂州这般少之又少,谢彦章正是想凭借此城负隅顽抗,在战略上拖住唐军。
鄂岳的快速攻陷,在战略上为唐军赢得相当大的主动权。
唐军能以此地支援淮南战场,又能北上骚扰蔡、颍等地。
当然,由鄂岳北上的雄关险隘全被掌握在梁军手中,如申州的礼山关、平靖关,黄州的青苔关、羊角寨等天险。
但这并不妨碍唐军对山北的梁军形成一定的威慑。
“天下猛将,无过于将军。”李晔由衷的赞叹。
刘知俊到底还是历史上的那个猛人。
“此皆陛下运筹帷幄之功,无论有无知俊,鄂岳之地,必为大唐所取!”
李晔哈哈大笑起来,虽然理是这么个理,但从刘知俊嘴里说出来,就是好听一些。
又忽然想起一事来,“将军弃暗投明,朕听说将军的家小都在汴州?”
刘知俊眼神黯然起来,“末将之弟刘知浣与家眷皆在汴州。”
这时代的普遍规则都是将领领兵在外,家眷留在都城。
刘知俊若是留在梁军中,按照朱温的脾气,恐怕早晚也是个满门抄斩,反而他闹出的动静大,家眷才有活命的机会。
虽然心中难以接受刘知俊抛弃家人的行为,不过这时代的规则就是如此。
“我军攻破邓州时,朱温假子朱友恭被生擒,朕派人联络朱温,以朱友恭换回将军家眷!”在李晔的预想中,日后肯定要重用刘知俊,那么他的家眷就是始终是个隐患。
“此、恩如同再造,末、将必粉身碎骨以报皇恩!”刘知俊泪如雨下。
其实李晔还有另外一个选择,挑动朱温灭杀刘知俊家眷,以绝刘知俊之念。
不过李晔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
选出宣教使中伶牙俐齿之人北上。
唐末这种交换俘虏之事甚多,成功的几率也很大。
李晔驻跸鄂州,首要之事便是封赏有功的鄂岳降军,愿从军者直接编入刘知俊麾下,成为唐军正兵,不愿从军者也不能放走,编入辅军,交由王师范管理。
处理好此事,李晔便开始移民事宜,鄂岳在未来的时间里必然成为战争前沿。
梁军可不会如唐军这般秋毫无犯。
而襄州、邓州,地广人稀,成了移民的首选。
朱温财大气粗,境内最不缺的就是人,但李晔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