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又不免一阵叹息,有这心计和觉悟,却不能为唐廷所用,当真可惜。
如此乱世,既有朱温、李克用这种野心勃勃的枭雄,也有赵匡凝这种心存大唐的志士。
可能天下大多数藩镇都是如韩遵这样的人,不想与唐廷为敌,却贪恋手中权力,一如割据了一百多年的藩镇。
英雄枭雄济济于一世。
李晔心中也升起了一股豪情,能与这么多英雄人物交手,也算不枉此生了。
“韩遵家人,既往不咎,以郡公之礼厚葬韩遵!”
灵州城内所有士卒,都被驱赶出城,而部族军也被挡在城外,不准入内。
裤子都脱了的部族们大为不满。
在大刀片子的威胁下,一个个还是接受现实。
李晔没理由用自己子民去喂他们。
而且城是唐军攻下的,跟他们没半毛钱关系,就是李晔一毛不拔,他们也不敢说什么。
不过李晔毕竟没把事情做绝,拿出一小半府库的钱粮犒赏他们。
一碗水端平肯定是不可能的,总有人出力多,有人出力少,李晔按照贡献大小分发。
也许大部分部族中有投机的心思,但不排除有些部族是真的心怀大唐。
果不其然,一些损失较大的部族,不敢回去了,请求内附。
李晔个人觉得大唐处理少数族的手段是成功的。
至少一部分突厥、回鹘、党项基本融入大唐。
至于契丹没赶上时候,到了晚唐才爆发,错过了融入中土的最佳时机,自立门户,还欺负大宋。
这些小部族自立门户是别想了。
如果要经营河陇,如今日的局面迟早要面对,到时候人更多,局面更混乱。
虽说这些部族一个个穷的裤子都没得穿,但人家光脚不怕穿鞋的,越穷越是敢在战场上玩命,李晔把投附的几个部族头人聚集起来。
可能是塞外的风霜雨雪比较养人,有些头人三十不到,就长了一张六七十的老脸,身材倒是挺健壮的,一股子羊膻气混合着彪悍劲,十分上头。
大家都是爽快人,李晔开门见山,头人们全去长安享福,各赐一座宅院,部民愿意从军,加入骁骑军,不愿意,全部去渭北皇庄当庄民,为大唐放牧。
皇庄不止田地,李晔还在浮云城和凤翔周边划分了牧场。
几个头人大眼睛瞪小眼睛。
本着强扭的瓜不甜之原则,李晔绝不强求,不接受的,可以继续留在塞外当野人或者土匪,毕竟喝了这么多年的西北风,一下子去长安享福,有些人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