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亲卫里,还是有一些伶牙俐齿记忆力不错的,将李晔信口胡诹的评书照本宣科全记下来,基本能讲出来,只不过没有李晔这般绘声绘色。
只能讲究用着,口才这玩意儿,练着练着也就出来了。
干巴巴的做思想工作没用,还容易激起人的逆反心理,后世李晔最恨的就是领导开会做思想动员工作,你不仅得听,还要拿笔记着,更要装出一副打满鸡血的样子……
寓教于乐,效果才是最显著的。
每天训练完,吃了晚饭,李晔就到处说书,别的东西不敢说,动嘴皮子加加私货,李晔还是擅长的。
底层士卒若是知忠义,心向大唐,将领也造不起反。
这几天除了说书,李晔也参加白日的训练,身边只带着辛四郎,一如普通士卒,吃住同营。
皇帝以身作则,示范效果更加明显。
后世不是有句名言嘛,人生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负过伤,一起分过赃。
随着兵员的扩充,新的都头被李晔根据战功、训练、忠诚程度亲自提拔上来,一大半的都头是当初禁卫军、天策军中的佼佼者,另一些是邠宁军、凤翔军中的勇武之辈。
李晔当着全军的面给他们授横刀、盔甲、军牌。
“重振大唐!”这种场合不能不打鸡血。
“重振大唐!”都头们或是热泪盈眶,或是目光坚定。
不管古代现代,军人都视荣誉为生命。
现在李晔以大唐皇帝之名,赋予他们荣誉、尊严、职位。
从此刻起,他们将不同于唐末武人。
中唐之后,李唐皇帝中,不没有雄心壮志者,也都深知帝国之积弊,但还是皇权渐落,李晔觉得根本原因在于皇权与兵权的脱轨。
枪杆子里出政权。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五十年后,安重荣一句话道破其中秘辛。
李唐皇帝也知兵权重要,却交于身边宦官,导致宦官反过来以兵权压制了皇权。
当然,这些都是李晔的个人看法。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没有不灭的帝国。
腐朽的帝国在它奄奄一息时,必会吸引群鸦的啄食。
唐末这个残酷时代里,什么礼仪道德天下正统都是虚的,兵强马壮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