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六百零二章 一石四鸟
第(1/2)页

天心阁议事,新增了韩延徽、冯道、宋齐丘、崔源照,军方杨师厚、刘知俊、朱瑾、李承嗣旁听。

福建之事,基本就这么定下来。

不过张承业对李禔出任福建观察使稍有微词。

李晔知道他的想法,既然立了李祎为太子,就不应该再提升李禔的名望。

然而在李晔眼中,李禔、李祐毕竟是亲生儿子,终究是放不下,他现在还年轻,性格虽然暗弱了一些,但才干还是有的,不当太子,当个藩王,传播传播华夏文明还是够的。

辽东漠北平定之后,周边基本没有对手,若是能和平解决王审知,大唐在海上力量薄弱的短板也将被补齐。

至于吐蕃,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就看大唐想怎么吞下去而已。

银行、金银钱的推广,也在此次议事中敲定。

只要框架搭建起来,制度可以慢慢补齐,正如海洋一样。

东吴黄武五年,孙权就令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到达过吕宋,巡抚过南洋诸岛。

唐宋是造船的高峰期,安史之乱后期,户部侍郎刘晏造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

一斛等同一百二十斤,千斛差多不是六十吨重,放在后世也不能算小船了。

代宗朝时,有船名曰“俞大娘”,开巷为圃,操船之工数百,吃穿用度、婚丧嫁娶皆在船上,重八九千石,差不多有六七百吨。

海贸蓬勃发展,出现大量港口城市。

广州正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的岭南都被认为是荒蛮之地,当广州兴起之后,南方蓬勃发展,交趾随之而起。

如果不是被安史之乱、黄巢之乱打断华夏前进的脚步,历史上的华夏可能在大唐就迈入海洋。

李晔兴建大船、组建大船队、发展海上贸易的提议,还是遭到了赵崇凝、张承业的抵触。

似乎传统文人对海洋有种莫名的抵触。

认为此举是劳民伤财,大唐为了几两银子“下海”有失体面。

再说有路上丝绸之路的支撑,已经足够了。

不过军方对李晔的提议,都是无条件支持,还有韩延徽、冯道、宋齐丘、崔源照年轻一代也是支持,这让他颇为欣慰。

“大唐之未来在海上,这几年诸位的日子过好了,却不知百姓仍有啼饥号寒之苦,朕取利于海上,何为劳民伤财?”文人视角仍然聚焦在陆地上,却不知道大食人在海上已经蓬勃兴起。

而商业旺盛之后,也能减轻对土地的压榨。

百姓更能安居乐业。

少数服从多数,李晔本来也不是征求他们意见的。

赵崇凝代表传统文人视角,张承业则是怕李晔急功近利。

一个月后,春暖花开。

李禔的奏表从福州传来,和谈取得阶段性进展,王审知愿意回归大唐,但求封于福、泉二州。

这两州差不多是福建的精华,若不收回,福建也没多少意义。

李晔八百里加急,传信李禔,福泉二州绝不可放手。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李晔知道这其实是王审知的试探。

只要愿意谈,总会找到利益共同点。

王审知是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不会看不清形势。

又过了十几天,福州的奏表又到了,言王审知果然求封于流求,被李禔和冯道拒绝了。

涉及到这么重大的利益,谈判本来就是万分艰难的。

第(1/2)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下乡海岛,嫁绝嗣糙汉一胎双宝疯了!你一修仙大佬去摆渡后人阴阳美人妻穿书后我的淘淘店铺太火爆入狱三年后,父子俩跪着求原谅作精相亲捣乱,腹黑军官将计就计哥哥们追妹心切,我却已出凡尘谁懂!他一毒舌,为啥有超强实力改修无情到后,大佬们跪求宠我?醉于晚风惊!在外流浪的小姐搬了十箱金子回来八零娇女不委屈,改嫁糙汉被宠哭带着一车物资在六零年代养爷爷改嫁京圈太子爷,前夫哭红眼求我别嫁应天认亲,半路杀出一个朱元璋穿成西游早逝大师姐:就是你欺负我家猴儿?超野!她把大佬吃干抹尽了被疑生野种?娘娘靠发癫整治后宫散功重修:我的神功养活了整个世界鲁班书重生医妃太霸道,凶猛残王折了腰八零嫁残疾军少,撩得他心颤道书觉醒!少年一人一剑破苍穹!身体力行谍战:熬这么久,总算到美人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