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徐温才主动请战。
得到了李神福的鼎力支持和信任。
徐温擅于治理地方,但他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吏,当年三十六人追随杨行密起兵,只是一小小的伍长,此后十年,随杨行密夺取宁国、淮南两镇,灭秦彦、赵锽、孙儒等势力,被杨行密升为衙内右直都将、左长剑都虞侯,以勇将视之。
只不过杨行密麾下将星云集,徐温战功不显,所以才默默无闻。
此时的张万进已渐渐突破营垒,辅军抵敌不住。
徐州兵从侧翼迂回,击张万进之右。
徐温父子持刃在前,诸军人人奋勇,破入兖州军右翼。
自出战起,兖州军就一直压着辅军打,压根就没想过侧面会突然杀出一军。
张万进自以为兖州军精锐,但一支军队的气质,绝不仅仅是装备,而是从血战中杀出来的。
斗志、士气才是战争的核心因素。
不然历史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
张万进有奶便是娘,自以为可以恃强凌弱,岂不知徐温、严可求、骆知祥早就把他看透了。
正常状况下三万二流军队绝攻不下雄城兖州。
即便李神福的七万大军全部压上,也很难在短期内攻破兖州。
徐州军一进入战场,人人如虎狼,择兖兵而噬。
一炷香功夫,右军兵败如山倒,徐军鼓噪而进,杀声震天。
张万进中军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徐温引兵大进,身犯白刃之间,身披十余创,兀自冲杀,左右士卒皆被其所感,无不舍生忘死,杀向张万进牙旗。
被张万进引以为豪的泰山都,并没有稳如泰山。
一样的道理,泰山都养尊处优惯了,装备精良,待遇丰厚,却被张万进视为珍宝,轻易不上阵。
他们的表现比右军还要稀烂。
在徐州军的冲击下,丢盔弃甲,节节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