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生本科毕业,相对就要差一些。
但脑子灵活,基本功也扎实,属于可造之材。
就是经验尚显不足。
他毕业后不久就进去了,出来后在一个鞋厂当副厂长,对材料学研发经验几乎零。
刘桂生原来准备到飞灵玻璃厂任厂长的。
如今来材料中心,最多也就一个项目负责人。
工资也要低上不少。
易飞再次询问他,如果想回江城,还可以到鞋厂当厂长。
刘桂生表示,他根本就不是当厂长的料,愿意留在材料中心。
易飞笑道:“许师姐,材料研发中心在临东的西门外,你在这边也是临时的,估计明年中就搬过去了。”
几个忙活了一周。
飞来电子研发中心终于有点样子了。
一楼暂时作为锂电池研发室。
实验台、通风橱都安装完毕,咋一看,有些二十年后的实验室样子。
只是有些设备材料还没有到。
只能做部分实验。
最开心的莫过于许沁宜。
相比学校的实验室,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至少环境要好得多。
许沁宜表示,项目结束前她不回家了,吃住就在这里了。
刘桂生倒没啥表示,只是眼中也难掩跃跃欲试的眼光。
只要有兴趣就行。
二三四楼则是电子研发中心的办公室。
杨安贵他们的工作效率也非常高。
开发所需的工具他们三天就准备好了,打包运到了深市,陈老还在州城,几乎没有任何耽误直接空运了省城。
省城那边则是派车连夜运到了临东。
怕路上出事。
杨总指挥直接派了一个班的士兵押送。
其实没什么稀罕的东西,就是一些常用的设备。
包括40台386微机,加上上次送来的已经有50台,一个带有30个终端的小型机,打印机、复印机、写入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研发设备和办公用品。
书就有几大箱。
都是比较先进的有关电子工程的书,大部分是英文版。
可以组建一个相当不错的资料室。
只是易飞的英文相当的差劲。
想看懂这些书就难了。
易飞看着这些设备,尤其是微机和小型机,心里就是一阵肉疼。
就计算机这块就得一两百万。
这还是直接在港城买了运过来。
在国内买更贵。
问题是明年就有486了。
去他么的摩尔定律。
高价买来的东西,过两年就成垃圾。
周安和姚国庆却是兴奋坏了。
结果两人倒腾了一夜,也没有把小型机安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