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最后两节是数学课。
老李在正式讲课前开了个简短班会,公布了学校最新工作部署和改革方案。
第一件是开学考定在下周周一周二。
开学考是宁中惯例,大家都脱敏了,耳朵自动过滤等着老李说下一件事,但这次有点不一样。
这次考试理化生不再单独出卷,以理综卷的形式出,总分300,语数外不变,考试时间完全模拟高考进行,周一上午语文,下午数学,周二上午理综,下午英语,算是一个摸底考。
不过因为高一已经开学,教室排不开,没法单人单座,为了杜绝考试抄袭等不良情况出现,学校决定安排高一高二交叉考,就是高二(1)班放一半人到高一(1)班,高一(1)班再放一半人上来。
以此类推。
大家都不熟,卷子不一样也没法抄。
后排有同学忍不住小声吐槽:“这操作也太骚了。”
大家默默点头,在心里给他刷了一排大拇指,也有忍不住低声笑起来的,但在老李目光扫射下都静了音。
这算一个“开胃菜”,老李接下来公布的事才是个“重磅炸弹”,把大家轰得外焦里嫩,相顾无言。
宁中要设“重点班”!
文理各一个。
他们这届是试验品!
老李刚上任,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改革是肯定会有的,但没想到一下就来这么大!
老李分析了宁中、一中、五中三所学校的高考上榜率,认为“尖子班”功不可没,几乎100的录取率,且走的都是985、211院校,其中更不乏清北等名校,效率高质量好,自然拉开宁中一截。
而且老李认为,“重点班”作为榜样,能带动普通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按成绩选出年级前40,这些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强,又自律,学校打算组班后在这学期就在这两个班结束高中全部课程,高三一年用来参赛和备考,主要是备考,宁中不重视竞赛。
很多名校自招都是国家级二等奖起步,清北则几乎清一色的“一等奖”开局,这太难了,不如让他们直接上分还容易些。
“怎么选?是按上学期期末成绩来吗?”乔云帆身后的男生大着胆子问。
二三排的同学都巴巴看着老李,第一排的年级排名都很靠前,就算按上学期成绩来,也不怎么担心,三排以后的根本不上心,考进年级前40那就是个触不可及的梦。
倒是二三排这些成绩不上不下的,虽说希望渺茫,但也没完全破灭。
努力努力没准也能进。
老李说:“我知道你们中上学期期末有人不重视,有人没发挥好,所以决定再给你们个机会,分班成绩按这学期期中考试成绩来,期中考定在4月底,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大家都还有机会。”
乔云帆在议论声中趁乱回头看了眼苏泽。
老实说,他有点担心。
五中“尖子班”是高二一分科就定了的,这一年来有人成绩升有人成绩落,起起伏伏肯定有,换句话说,在“尖子班”考第40名,放到全年级真不一定保得住,而这次大家目的又很明确,考下来的成绩一定会比平时好,苏泽那个“40”名还真有点危险。
好不容易把人弄一个班了别到时候又走了。
他还在想办法怎么拯救苏泽,旁边上课鲜少说话的莫浔却突然问了句,“你觉得陈屿那家伙还有得救吗?”
啊?
“陈屿。”莫浔强调了遍。
乔云帆说:“要看他自己想不想了。”
陈屿人聪明,就是不把心思放学习上,年级排名雷打不动的在150~200之间,这还得力于老李的高压政策,不允许有人拖班里平均分太多,不过有次陈屿为了让他妈给他换个新手机,努力了两个月,竟然在月考里神奇的飙到了年级45
这是他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吹了好久,多数是在给莫墨讲题的时候吹。
说完正事,老李就开始讲课了。
黑板上四道难度系数s级的附加题是这节课的重点。
老李的习惯,先让学生上去做,在就着学生的答题思路分析纠错。
老李挑人很讲究,挑上去的人做题思路绝不重复,几人差不多把全班解题习惯都覆盖了,讲完一遍,班里至少70以上的同学再遇到相同题型能拿到八成以上的分。
就附加题而言,这不算低。
这次被挑上去的是乔云帆、苏泽以及3排一个脸圆圆、笑起来两颗虎牙的女生,班里同学都叫她“小可爱”,还有倒数第二排的一个男生。
鉴于题目难度,老李没硬性规定,只要求能写到哪问算哪问,尽量把会的做了就行。
挑苏泽,是想摸摸他的底。
他们四个在上面写,其他同学在下面也没闲着,老李就背着手在组与组之间巡视,遇到有问题的会停下来指导几句。
乔云帆很快写完了第一问,第二问只看到了遍题目就停下来了。